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URL
1. 量价分析的第一堂课
今天开始,我们就进入《量价原理》的课程。
顾名思义,量价原理,就是以“成交量”和“价格”为分析基础的理论和体系。“价格” 本质上是反映的供需关系的变化,“成交量”本质反映的是交易者的参与程度,“成交量”和 “价格”组合在一起,再结合K线形态和位置,就会代表不同的意义,给出不同的概率分布,足够我们以此为据做出交易决策。
因此,一定不要将量价分析看做是纯粹的技术分析。根据我的理解,量价本质是反应的市场参与者的群体心理。反过来讲,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和心理,是通过价格和成交量的变化来反应的。所以,与其说是量价分析是技术分析,不如说是市场心理和情绪分析。
那些对于量价分析有偏见的人,主要就是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没有理解量价分析背后的心理层面的逻辑。
今天我们量价分析的第一堂课,就要讲清楚一些原则,以便大家对“量价分析”形成正确的认知和思维模式,一旦思维模式错了,越努力可能会偏离目标越远,后面讲的很多东西,可能你都无法真正理解和应用。
下面讲的几个原则,是运用量价分析的核心原则,在以后的实践中,如果你遇到一些困惑,请重新在回归到我们第一堂课,对号入座,这些原则会让你重回正轨。
一、以“事实”为依据
切记,量价分析,分析的是“事实”。
所谓“事实”,就是当下正在发生的。切记,暴当下正在发生的,既不是昨天已经发生过的,也不是明天你预测要发生。
“事实”体现在什么地方?答案是走势,是当下的走势。注意,既不是过去的走势,也不是未来的走势,就是当下的走势。
要深刻体会“当下”二字的意义,并全身心地融入“当下”。
为何“当下”如此重要呢?因为市场是不断变化的,昨天发生的事情,可能今天就变了,如果你的思维还停留在昨天,那就不能反映最新的变化,就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同理,你可能会预测明天会怎样,明天的事情还没有发生,你的预测如果不能被市场证实,那只是毫无意义臆测而已。
所以,只有“当下”才是最重要的,只有当下发生的,才是你应该考虑的。
这个观点想从心里完全接受,并不容易。因为大多数人认为交易建立在“预测”上(几乎所有的新入市的交易者都是如此),认为不“预测”是无法进行交易的。这是很深的误区。你一定要明白一点,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预测到明天会发生什么。否则这个人就可以赢下全世界了。关键的一个问题是,一旦做出“预测”,就在内心预设了立场,就会坚持己见,导致市场变化了,还自以为是(很多大亏都是这样导致的)。
其实,交易里面有合理的预判是正常的,问题是当市场走势和你的预判不符的时候,你是不是能够放弃自己的观点,客观地反映市场变化。这才是核心。能客观地反映市场变化,就是尊重事实,就是融入当下,不能客观地反映市场变化,坚持己见,就是主观自负的表现。
这是很多人做不好量价分析的核心,因为一入场,思维模式的出发点,就错了。总是认为交易建立在“预测”之上,就是错误的思维模式,尤其是自己“预测”错了,也不知道改变,就没有客观地反映当下和融入当下。
以“事实”为依据,短短一句话,看起来简单,但是这一关非常难过。如果不能真正理解这句话,你就做不好量价分析,因为你的主观思维经常跳出来影响分析,经常自认为该如何如何,导致你脱离事实。
一旦你能做到所有决策的原则都是以“当下发生的事实”为依据,你就会和市场合拍,而不会出现对抗市场。
所以,以“事实”为依据,是量价分析的第一重要原则。
二、“供需关系”是第一性
走势是事实的体现,那么,什么导致了走势的变化呢?答案是供需关系。
所有的走势变化,都是供需关系变化的结果。价格变化的本质,是供需不平衡。
无论股价因为什么原因上涨,都是因为在当前价格上买的人多卖的人少,买入的人需要出高价才能买到。反之亦然,股价无论因为什么原因下跌,都是因为在当前价格上卖出的人多买入的人少,卖出的人需要出低价才能卖出。
股票和所有的商品都是一样的,都有商品属性。在某一个价格位置上,如果大家都不愿意卖出,则供应量稀少,如果同时买的人多,自然就需要出高价才能买到,价格就上去了。至于你买的原因是价值、指标、低估、还是成长性等,亦或是一个事件驱动,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供不应求,产生的结果就是上涨。反之亦然,下跌的时候也是如此,下跌的原因是供过于求。
这就是股价变化的第一性原理:供需关系。
所谓“第一性原理”,英文FirstPrinciple,是个计算物理专业名词,广义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指的是一切基于量子力学原理的计算。第一性原理就是从头计算,不需要任何参数,只要一些基本的物理常理,就可以得到体系基态的基本性质的原理。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对于第一性原理是这样表述的:“在每一系统的探索中,存在第一原理,是一个最基本的命题或假设,不能被省略或删除,也不能被违反。”
因此,第一性原理是事物的源头,我们要打破一切知识的藩篱,回归到事物本源去思考基础性的问题, 在不参照经验或其它参数的情况下,从物质和世界的最本源出发思考事物和系统。
为何我们经常会在市场中感到迷茫和无所适从?就是因为我们考虑得太多,比如要考虑宏观因素、政策因素、地缘政治因素、基本面因素、突发利好利空、各类技术指标等等,就是因为考虑得太多,很多条件相互矛盾,导致很难做出清晰的交易决策。
怎么才能让一切变得简单呢?就是回归到第一性去思考。
你要理解,无论发生了什么变化,最终都要反映到供需格局的变化上。出现了利好导致上涨,会反映在需求强劲上,买的人多,股价才会上涨,反之亦然,出现利空导致下跌,会反应在供应强劲上,大家都想卖出,没人愿意买入,股价自然下跌。另外,供需关系还会识别市场是不是真的反应利好利空。如果出现一个利好,市场不涨反跌,说明什么?说明资金并不买账,反而利用利好出货,这些都会体现在供需格局的变化上,这是你分析基本面无法达到的效果。
所以,K线融合一切信息,这句古老的话,是非常有道理的。
当你理解了“第一性”原理,你就发现,股价涨跌的原因根本不重要,只关注结果就行了,这个结果,就是供需格局变化对股价的影响。你认为逻辑(原因)再好,股票基本面再好,结果不涨反跌,请问,是你的逻辑重要,还是走势重要?是坚持己见重要,还是跟随市场重要?
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完全可以只盯准供需格局的变化就行了,其它的一切指标,都是扰动。
在未来的量价分析中,当你迷茫的时候,就可以回归到“第一性”去思考,问自己一下,当前的走势,体现出来的供需关系,孰强孰弱?
往往这样一想,就会豁然开朗。
三、只关注“成交量”和“价格”两个源头指标
既然要从供需格局去思考问题,那么,供需格局的变化,通过什么去体现呢?
答案是:价格和成交量。
1、价格是怎么形成的?假设当前市场只有两个交易者组成,一个愿意买入,一个愿意卖出,当他们成交时,价格就形成了。
这个价格代表了什么?有人愿意以这个价格买入,还有人愿意以这个价格卖出,他们对价格表示认同并成交了,不管他们各自买卖的理由是什么,这表明他们对最新的价格代表的价值是认同的。
但是,这两个交易者,对未来的预期却是相反的。买家认为他买入的价格比较低,未来他可以在高价卖出,卖家认为他卖出的价格比较高,未来他可以在低价买回来。
两个交易者在特定的价格完成了交易,这就说明市场是对的。无论他们决定价值的标准如何,无论他们有多么的理性,无论他们多么不理性,无论他们的信念是否有意义,如果两个人通过交易表达了他们对未来价值的信念,他们就形成了市场。除非这笔交易没有成交,否则就要认定市场是对的。
假如此时此刻,又来了一个交易者加入交易,也想买入这只股。当前的市场只有一个人想卖出,但是有两个人想买入,因为卖方少,买方想买到,就只能通过竞争,高价者得。于是,就推动了价格上涨。
交易者愿意出高价买入,而不愿意低买,那么他一定对未来的价值有一个强烈的信念(认为会涨),哪怕这个信心是恐慌造成的(怕错过导致内心恐慌),他认为出高价是值得的,他认为当前的高价也是偏低的,他激进地采取了主动权(出高价去竞争),他认为在最新价卖出的人会亏损。同时,他用自己的行为,推动了价格上涨。反之亦然,股价下跌的原理亦是如此。
这是我们为了便于理解,从最小单元去分析。事实上,市场参与者远不止两三个。但是,原理是一样的。有人买入,必定会有人卖出,买方和卖方的人数不一定一致,但买方和卖方的总量必定是一致的。如果很多人需要竞争买入(供不应求)的时候,高价者得,就会推动股价上涨,反之,如果很多人需要竞争卖出(供过于求)的时候,就会导致股价下跌。
如果所有的交易都突然停止了,那么最后的价格代表了什么?最后的价格(也就是现价) 代表了所有交易者对价值的一致认同。现价直接反映了所有参与交易的交易者的信念,交易者通过自己的交易影响了价格。
这就是价格形成的原因,你要理解,只有出价才能导致价格变化,而不是估值、基本面、事件等等。谁在出价?那就是交易者。每一个交易者都在根据自己对未来的期望进行交易,他们的行动是唯一推动价格的力量。
曾经有一本书上面,讲了一句话:“价格就是一切”,就是这个原因。价格融合了一切信息、以及交易者的期望和判断。
所以,当下的价格,就反映了当下市场的群体心理。
2、成交量是怎么形成的?
理解了价格形成的过程,成交量理解起来就非常容易
成交量,从字面意思解释,就是指成交的股票数量,广义的成交量也包括了成交金额。和价格变化一样,成交量变化也是供需格局变化的体现。成交量大,说明在当前价格上参与交易的人数(买方和卖方总和)多,或者交易者买卖的数量多。
一只个股,如果一直成交量较高,说明买卖意愿强劲,那就是当前市场的活跃股。反之,如果一只股票成交量低迷,说明关注的人不多,买卖意愿不强。
需要注意的是,单纯的分析成交量意义不大,比如,市值1000亿的个股,每天成交10 亿可能只属于较低的成交量,但是对于一只50亿市值的个股,成交10亿就有可能是天量。
所以,成交量的分析,更应该放在自身的变化上才有意义,也就是放量和缩量。
成交量和价格组合在一起,就是量价关系。量价关系的基本原理是“量是因,价是果; 量在先,价在后”,也就是说成交量是股价变动的内在动力。有量说明有资金在交易,这种交易行为影响了价格。所以,我们要把成交量变化(放量或缩量),结合价格变化去分析。成交量的变化,反映了出价者的多寡或者出价数量的多寡。价格的涨跌,本身反应的就是买卖
双方出高价或低价的意愿。于是,价格变化和成交量变化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量价关系。
因此,量价关系,简单来说,就是指成交量和价格的同步或背离的关系。
量价关系是股价变化最基础最核心的关系,其它任何指标,无非是量价关系的变异或衍生品。所以,只要我们能用好价格和成交量这两个指标,用好量价关系,其它的指标一概不需要看。因为这些衍生的指标,设计者根据自己的需求,加了很多参数,导致变得不客观。还有很多指标,参数是可调的,这就导致了我们可以随意根据自己的意愿去设置参数(价格和成交量这两个指标是不可调参数的,该是多少就是多少),不知不觉地去拟合行情,指标就变得失去了意义。另外,不少指标之间是相互矛盾的,看多了反而会让自己更加迷惑。
所以,你最终分析的指标只有两个,就是所有指标的源头:“成交量”和“价格”。
一定要记住,只要你理解了“成交量”和“价格”的核心逻辑,知道他们组合在一起的形态代表了什么意义,其它一切指标都不要看,越简单越好,所谓“少则得多则惑”。
四、分析“变化”是核心
世界是不断发展的,市场也是不断变化的,思维和眼光停留在任何一刻,都是不对的。
我们要用动态的思维和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索罗斯曾经讲过,“投资者根据掌握的资讯和对市场的了解,来预期市场走势并据此行动,而其行动事实上也反过来影响,改变了市场原来可能出现的走势,二者不断地相互影响。” 也就是说,市场不断动态变化,每个即时信息和走势,都会影响投资者的行为,而每个行为,又反过来影响走势。很多人之所以做不好交易,就是因为思维总是停留在过去,停留在上一个阶段的逻辑中或走势中。而新的逻辑出现,新的走势出现,不能及时跟随变化而变化。这也是上面讲的“当下”的意义。
过去发生的事情,只代表过去,那是你过去交易决策的依据,如果市场此时此刻已经发生了变化,你就要快速反映市场,做出应对,这样才能和市场完全合拍。
所以,我们量价分析,本质上分析的是“变化”。我们的目的,是通过价格和成交量的变化,分析出来供需格局的演变。供需格局是如何变化的?需求是再加强还是在萎缩?供应是在加强还是在萎缩?这些问题得出结论,我们就很容易找到“转折点”、“衰竭点”等这种供需格局逆转的关键位置,这些位置都是有利于建立概率优势的位置。
同时,不仅仅是量价行为要分析变化,选股也要立足于“变化”。
我们本质上要买的不是“好股”,而是未来会“变好”的股,也就是两类:当前已经很好了但未来会更好;当前不好但差得不能再差了,未来只能向好。
“好股”是静态的,只代表过去好,而我们要买的是未来会“变好”的股。
所以,交易里面,“变化”二字才是精髓,所有用静态思维看市场的,都是不及格的。
我们要时则保持空杯心态,捕捉变化,跟随变化,反映变化。
五、概率思维贯穿始终
从选股的角度,我们对个股进行分析,目的是能找到上涨概率更大的个股,比如高景气赛道、未来空间巨大、业绩高增长、基本面优异等等。
而我们进行量价分析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获得概率优势。我们量价分析,就是为了选择一个对我们有利的时机,在这个时机上,股票上涨的概率更大。
所以,我们所有的交易行为,其实都不能脱离概率二字,概率思维贯穿始终。
交易里的概率思维,简单来说,就是你要理解和接受,每一笔交易,都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失败,都有可能带给你盈利,也有可能带给你亏损,我们量价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获胜的概率,但并非100%正确。
所以,有没有概率思维的人,看待市场是不一样的,不具备概率思维,看市场会非常主观,面对错误很难坦然接受,就会导致不承认错误,无法顺畅地退出亏损的交易。具备概率思维的人,把交易定义为概率游戏。他们对任何交易结果的情感反应,是有一致性的,无论盈亏,都认为是一笔很平常的交易。在这种心态下,你就不会再去预期市场怎么走,也不会在错的时候死扛亏损,你就会坦然接受“市场中存在所有可能性"的事实,会坦然接受(放手) 亏损的交易,及时止损,将损失控制在最小,从而能更加真实地反映市场的变化。这就是“截断亏损,让利润奔跑”如此便是交易的本质。一定要记住,想做好量价分析,概率思维必须贯穿始终。
六、要无条件信任自己的体系
量价行为分析的最终结果,是给我们提供交易信号,也就是具备概率优势的入场点或出场点。
既然我们有了交易信号,那么,最终在行动上,就要严格按照信号交易,因为信号是体系的产物。
很多人掌握了量价分析的技巧,也得到了有概率优势的信号,但是依然做不好交易,就是因为经常会有主观的一些想法跳出来干扰。比如,量价行为分析认为,当前这个位置是一个高胜率的买点,按体系就是应该买入,但是你自己想法太多,这里买入万一下跌怎么办? 一位朋友不看好这只股票我还买吗? 美股这两天走势又不好会不会有影响? 等等。
想法越多,对交易越是掣时,就导致无法顺畅地执行体系。
如果有体系,并且产生了有概率优势的信号,你还是不按信号交易,还是自己想怎么样就怎么样,那要体系何用呢? 你总是脱离信号交易,不依然还是一个最低级别的情绪化交易者吗?
其实这就是对自己体系不信任的表现。
如果你选择了量价分析这条路,那么,你就要完全信任它,不要让自己的主观思维来干扰你,不要自以为比体系聪明,你永远无法用你不信任的体系赚钱,交易里面很多痛苦,很多抵抗,都是源干自己想法太多,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冲突导致的。
信任自己的体系,完全按照信号交易,是解决一切内心冲突和矛盾的核心,当你内心没有了冲突和矛盾,就不会有痛苦。比如,卖飞你感觉很痛苦,踏空你感觉很痛苦,止损的时候犹豫不决你感觉很痛苦,其实,只要按信号交易了,这些痛苦都不会存在,因为信号是你唯一的操作标准,痛苦都是因为脱离信号而产生的臆想,如果你信任信号了,自然就不会有太多的想法出来干扰你。
当然,这需要长期的修炼,但是你要理解这是问题的根源,然后慢慢向这个方向努力。
所以,做好交易的前提,一定是无条件信任自己的体系,信任的表现就是严格按照体系产生的信号交易,这也是知行合一的表现,
综上所述,在进入正式的量价原理课程之前,我们第一课需要大家树立正确的思维模式,切记这六条,只有思维模式的起点正确,才能正确的进行量价行为分析,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否则,越努力可能偏离目标越远,内心的冲突和抵抗越大:
- 以“事实”为依据
- “供需关系”是第一性
- 只关注“成交量”和“价格”两个源头指标
- 分析“变化”是核心
- 概率思维贯穿始终
2. 股票定价原理
2.1 股票是如何定价的?
一只股,当前价格是10元,为何是10元呢?而不是5元或者15元呢?谁在给它定价?
关于股票定价的理论,非常非常得多。主流的包括:市盈率定价,净资产定价,未来现金流折现定价、成长性定价(PEG)等等。
这几种定价方式,本质都是在通过一个指标或者方式,去衡量这只股票未来某个时间点的真实价值。也就是说,所谓定价,是在测定(预测)价值,而非价格。比如,按照市盈率定价,当前一只股市盈率只有10倍,行业普遍市盈率为20倍,那说明这只股票被低估了,未来就有市盈率修复到20倍的可能性,股价就有翻倍空间。再比如,按净资产定价,一只股当前市值为50亿,但净资产就有100亿,当前破净了,未来有可能修复到100亿,股价就有翻倍空间。
这些定价方式,本质都是从般票本身价值出发,寻找股票当前价格和真实价值之间的差异,或者说寻找当前价值和未来价值之间的差异。如果存在这种差异,就给了赚取差价的机会。
这不就是最原始的经济学理论吗,价格围绕价值波动,只要有价差,就有盈利空间。
这就是基本面投资者给股票定价的核心原理。无论什么方式,只要研究的是股票的基本面,逻辑就是测定真实价值和当前的差异,寻找价差。
但是这里面有两个问题:
1,一只股票的真实价值,是很难精准衡量的,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你认为它低估了,它为何低估?之所以低估是不是本身就是价值的真实反映?很多股低估都是有原因的。
2、假设你判断地对,这只股确实低估了,价格远低于真实价值,虽然它低估了,但是如果一直没有人买,它如何实现估值修复呢?股票到底是因为价格低于真实价值才必然修复,还是因为有人买入才实现了修复?
带着这两个疑问,我们进入下一个问题。
2.2 谁在驱动股价变动?
一只股,从10元涨到15元,或者从10元跌到5元是什么在驱动股价变动?这就是我们要搞明白的一个问题:股价运行,其于什么原理?到底是有规律的还是随机波动的?
有人说,股价变动,是因为宏观经济好、货币宽松、基本面好、业绩好等等,这些因素都可以驱动股价上涨。是的,从宏观角度,我们经常会听到经济学家讲“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股价运行反映的是经济周期的变化。经济周期可分为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四个阶段,那么,在复苏和繁荣阶段,股市往往表现较好,在衰退或者萧条阶段,股市自然表现不佳。股价还受货币政策影响,放水的时候钱多,股市容易上涨,流动性趋紧的时候钱少,股市容易下跌。
宏观层面对于做投资或者交易有没有意义?当然有意义。关键是看你选择的投资策略,如果你做长线,踏准经济周期或者货币周期更容易获胜。大家都知道巴菲特非常成功,就连巴菲特自己也讲过,生在了一个好时代。巴菲特的职业生涯,其实就是美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几十年,所谓国运。而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就没这么好的运气,他就是在1929年开始的大萧条中过早抄底而导致破产的。
可见,宏观层面的一些经济周期等因素,和股价运行是有一定的关联性的。
但是呢,经济周期并非每天都变化的,一轮经济周期可能要数年,甚至几十年,即便是在繁荣的经济周期中,股价也不是一直向上的,也有高潮和低谷。仅仅看宏观或者基本面,你就无法解释一个问题:为何宏观环境非常好,股票基本面非常优秀。为何股价也会有下跌的时候呢?
要想解释这个问题,必须理解驱动股价变化的根本因素,到底是什么。
别管经济周期和环境如何变化,别管是处干繁荣期还是萧条期,别管货币政策是松还是紧,最终,都要体现在人们的买卖行为上,因为唯一推动股价变化的因素是人。经济再繁荣,货币再宽松,如果没有人愿意交易,股价依然会表现低迷。只有人的买卖行为,才会导致股价变化。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宏观环境以及基本而因素,仅仅是人们是不是愿意购买股票的一个原因。宏观环境好,或者基本面好的股,人们更愿意去交易,去买入,所以,推动股价的并非宏观环境和基本面,而是人的交易行为。宏观环境以及基本面因素,仅仅是驱动股价变化的诸多条件中的一个而已。
有人买入是因为经济环境好,有人买入是因为股票基本面好,有人买入是因为一个政策,有人买入是因为业绩出色,有人买入是因为趋势,还有人买入是因为跟风别人买入,不管买入理由是什么,买入的人,都在用行动推动股价,当买入的数量(意愿)大于卖出的数量(意愿),想买入的人必须通过竞争才能买到,价高者得,就推动股价上涨了。
这样理解,买入的理由,重要吗?无论买入的理由是什么,最终,股价上涨,都要落脚到一点,买入的数量(意愿)大于卖出的数量(意愿)。
股价,并非公司真实价值,而是公司价值的表现形式。很多人想衡量清楚股票的真实价值到底是多少。有人认为值10元,有人认为值15元,有人认为只值5元,正是大家对真实价值的分歧,才产生了交易行为。如果大家都认为真实价值就是 10 元,当前价格也是 10 元,没有价差,价格就等于价值,还会有人交易吗?
你出价10元卖出,如果有人愿意以10元钱买,那么股票就值10元,这个10元到底是不是真实价值,并不重要。如果买的人只愿意出5块,你只愿意10元才卖,那股票就没有成交,股价就没有变化,就没有涨跌,你认为股票真实价值是10元,但没有人愿意买,没有人承认这只股票的真实价值值10元,你认为的真实价值,重要吗?
如果有人出5元,你也愿意在5元卖,此时股价就是5元,股票现在就只值5元。你出价10元卖出,而有买家愿意15元买入,他收购了你的和其他人的股票。就可以把股价推动到15元。至于他愿意15元买入的原因是什么,并不重要,可能是因为看好股票未来的空间,也可能是因为一个内幕消息。总之,他的出价收购行为,推动了股价的上涨。请问,股票的真实价值,到底值多少?是5元、10元还是15元?
这样看,真实价值,需要人去承载(承认)才有意义,否则,就是一个很虚无的东西。然而,每个人对真实价值的判断并不一样,每个人自己心里都有一杆秤。大家都在用自己的行为给这个真实价值投票,每个人卖出的人都认为股票不值这么多,每个买入的人都认为未来会更值钱,是他们的交易行为,推动了价格的变化。
所以,股价变化的推动力来此哪里?唯一一个因素,就是人的行为。
推动股价向上的力量来自拥有现金的人对股票后市走势的乐观看多预期产生的买入行为,推动股价向下的力量来自拥有股票的人对股票后市走势的悲观看空预期产生的卖出行为。
至于他们为何乐观或者悲观,并不需要深究。
股价经过一段时间的上涨,自然就消耗的乐观看多的这部分人的现金,该买的都买了,需求被透支,反之,股价经过一段时间的下跌,自然就消耗的悲观看空的这部分人的筹码,该卖的都卖了,供应被透支,这些时刻,供求关系就开始变化,从而影响股价变化。
这里面有几个核心点,持有现金的人、持有股票的人、乐观(看多)预期、悲观(看空)预期,这些叠加在一起,构成了供求关系。
所以,股价运行的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原理,,就是供求关系:
在特定的时间周期内,供不应求,股价上涨, 供过于求,股价下跌。
这个特定的时间周期,代表了你观察市场的时间周期,以及操作的周期。比如,你做短线,你可能就是观察分时线上的供需变化,如果你做中长线,可能就是观察周线上面的供需变化。
至于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供需格局的变化,其实根本不重要,无论是经济周期处于繁荣期,还是基本面良好,以及政策变化等等,这些原因可能是交易者的出价买入的理由,但是最终股价要想上涨,就会体现在需求强劲上,需求(买入行为)压倒了供应(卖出行为),想要买入的人多,一定要出高价才能买到,就会推动股价上涨。反之亦然。
从这个角度来讲,作为一个普通投资者,如果你没有信息优势,没有资金优势可以影响股价,没有知识优势去解构宏观环境,那么,我们要更加注重结果(也就是供需格局的变化导致的股价变化上)。而非原因。分析任何原因,都不如分析和跟随结果来得直接,因为你分析的原因再好,如果结果不能印证你的分析,你的分析就是徒劳的。
我们要建立一个最基本的认知,供求关系,是股价运行的最基本原理。我们量价分析的核心,本质就是分析的供求关系的变化,而供求关系的变化,都会反映在价格和成交量的变化上。供求关系,这也是我们反复讲的股价变化的第一性原理。我们要回归到第一性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其它衍生出来的指标,其实都是多余的,只会让问题更加复杂。未来,当我们在遇到复杂的环境和K线形态,感觉的这茫的时候,只要回归到第一性去思考,就会变得很简单了。
总之,供求关系,供需格局的变化,才是我们要研究和分析的对象。
我们只要衡量清楚,在某一个时间点上,到底是需求的力量大,还是供应的力量大,然后跟随之即可。需求力量压倒供应,就会推动股价上涨,这里做多就有概率优势,反之,如果供应力量压倒需求,这里做多就容易亏钱,就要选择回避等待。
这也是我们交易体系获取概率优势的最底层逻辑。
总结一下本节要点:
- 给股票定价的,是人,而不是某种方法(或者说,方法是人制定的,是需要人去承载的);
- 推动股价变化的唯一因素,是人的交易行为;
- 股价涨跌的原因根本不重要,不要为此而耗费精力;
- 股价运行的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原理,就是供求关系;
- 供求关系,供需格局的变化,才是我们要研究的对象,也是我们交易体系获取概率优势的最底层逻辑。
2.3 充分定价(20230814)
本节内容,是对于第2章《股票定价及股价运行基本原理》的补充。之所以补充,是因为本周类似于券商地产这种明显的加速走势后,很多人盲目追涨,看不懂量价行为和定价原理,所以,这里有必要增加“充分定价”的理论。
第2章讲了推动股价的上涨的根本原因,就是供不应求,买入意愿和行为大于卖出意愿
和行为,于是推动了股价的上涨。但是,当该买的都买了,就会产生一个情况--充分定价。
所谓“充分定价”,简单理解,就是大家都知道这个东西好,然后都用真金白银去投票了,于是大家看好(或不看好)的意愿充分反应在了价格里面。充分定价的结果,就是价格被大家买了上去(或被卖了下来)。
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我举个我亲身经历的例子。
1994年4月,国务院同意调整青岛市市区行政区划,成立新的崂山区,彼时的崂山区,就是青岛的郊区,浮山前的位置,还是一片荒芜。随后的很多年,没有人会选择去崂山安家。如今,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崂山区成了青岛 炙手可热的区域,任凭房价下跌,崂山区不跌反涨,浮山前更是成为青岛有名的富人区,房价5万起步。
我结婚那一年,2004 年,父母帮我买了我的第一套房,那个时候全国房价刚刚开始要大涨,很多人因为一平米涨了几百块钱,就牢骚满腹,甚至有人退房。如果不是结婚刚需,我父母可能也不会这么坦然的接受一个月一个价的房价大涨。2010 年,我自己买了人生中的第二套房,是个学区房,当时留下我投资用的钱,其余的凑够首付,剩余的贷款。这两套房子,第一套翻了十几倍,第二套翻了五六倍。
然而,现在回过头看,几乎连傻子都知道了,如果 2000 年-2010 年之间买房,简直是人生逆袭的 佳机会,砸锅卖铁买一两套房子,一生都不必奋斗了。但是如果你现在再买房,几乎不可能再有翻十几倍的机会了,不亏就不错了。这就是因为房子被充分定价了。
这就是充分定价原理,几乎所有的生意都逃不过这个原理,当大多数人都看明白且用真金白银去投票的时候,就没有赚大钱的机会了。赚大钱的机会,仅仅存在大多数人认知不到
的时候,而你能有信息差或者认知差。当信息差和认知差被充分定价后,机会也就消失了。
交易亦如此。牛市总是起始于大多数人认为没有机会的时候,终结于大多数人认为机会来的时候。一个板块行情,一只个股的行情,总是酝酿于分歧中,终结于一致(被充分定价) 中。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很多人,都喜欢在投资和交易里面追求“确定性”,事实上,这是一个误区。
首先,“确定性”并不存在,市场是不断变化的,每一天的走势,都是万千事件综合在一起的结果,任何一个事件发生变化,都有可能影响 终走势的变化,在这种环境下追求“确定性”,本身就是不可能的。
其次,“确定性”越高的东西,给你的利润空间越小,“好”东西,都会被资金充分定价,被“价格”发现,当大家都发现“确定性”高了,价格也就上来了,就没有空间了。
理解了充分定价原理,就能明白,在投资和交易中,其实“确定性”不一定让你实现多大的回报,但“预期差”可以。因为看起来“确定性”高的东西,都被充分定价了。
因此,在市场里面,“预期差”才是能让你获得超额回报的核心,而能看出预期差的,是需要靠“认知差”,也就是说,你能看出来大部分人看不出来的逻辑,你必定要和大多数人观点不一样。然而,在存在“预期差”的时候下单(大众尚未认知到),等待预期差被填平,也就是大多数人开始追求“确定性”的时候(被充分定价),卖给他们。
我举个投资里面的例子,2016 年前后,新能源汽车刚刚开始发展,很多人不看好,不看好的理由也很充分,比如成本高、到处都是骗补等,当时的新能源汽车,就存在很大的预期差。后来大家知道了,新能源汽车越发展越好,渗透率逐步提高,现在已经开始要全面替代燃油车了,如果在2016年存在预期差的时候投资新能源汽车,随便买,到处都是10倍股,宁德时代三年多涨了20多倍。而现在,当街上到处跑的都是新能源汽车的时候,当大众充分认知到之后,整个板块被充分定价后,再去投资新能源汽车,还有超额收益吗?宁德时代还能再涨20倍吗?很显然,不现实。新能源汽车已经从一个存在预期差的新兴行业,过渡到了一个被大众充分认知的成熟行业了。
真正超额收益,都是在“不确定性”中产生的,都是在“预期差”中产生的,而能识别出来,本质靠的是“认知差”。你有能力站在大众的对立面,然后看到大众看不到的东西,本身就要具备不同寻常的勇气和眼光。长期看,交易就是认知变现,人生亦是认知变现。
一只个股上涨的过程,就是从不被看好开始(始于分歧),逐步通过事件强化,到被充分定价结束(终于一致)。如果回到量价行为里面去看这个过程,是可以被识别出来的,开始的时候因为不被看好,股价处于相对低位,成交量是相对低迷的(地量地价),随着事件驱动,开始慢慢被大众认知,量价开始齐升, 终被充分定价,量价达到高潮(天量天价)。
所以,一般来说,充分定价就意味着价格很难再有更大的空间,甚至走势即将反转,除非出现超预期的事情发生。也就是说,除非是再有超出大众当前认知的事件出现,否则,被充分定价后的股票,很难再有超额收益。判断对了充分定价,虽然不能帮助你精准判断顶部,但是能识别出股价是否还有更大的空间,也能避免你追涨在山顶附近。
3. 股价运行过程的供需变化及盈利原理
股价不是一直上涨或者一直下跌的,在任何一个级别(月线、周线、日线以及分时线等)上看,股价都是涨多了要跌,跌多了要涨的。
所以,股价具有回归性。
股价的“回归性”。我们可以通过供需原理去解释。
在某个阶段,股价因为某种原因导致需求强劲(切记我们之前讲的原则,原因并不重要),供不应求,股价上涨,形成了上升趋势,上升趋势是需求压倒供应的体现。但随着上涨趋势的推进,需求终究会被透支(导致股价上涨的原因已经被认知充分,该买的都买了,需求耗尽),股价开始回归,上升趋势终结,转为区间震荡或者下降趋势。这个时候,供需格局逆转,转变为供需平衡或者供过于求。同理,下降趋势是供应压倒需求的体现,但供应终究会被透支(导致股价下跌的原因已经被充分反映,该卖的都卖了,供应耗尽),股价开始回归,转为区间震荡或者上升趋势。如此不断的循环往复,周而复始。
这就是股价运行的过程,股价运行的过程,本质是供需格局周期转换的过程。
股价因为某种原因导致供不应求,形成上升趋势,当需求耗尽,变成供需平衡,形成区间震荡,随后因为供过于求,形成下降趋势,当供应耗尽,再次变成供需平衡。(西方一些投资大师将股价划分为四个阶段,逻辑也是基于此,第五章我们会在“结构”一章详细讲解这四个阶段)
这些结构之间的转换点,也就是供需格局产出更迭或逆转的位置,上涨和下跌的交替,形成"衰竭点"和“转折点”,这是供应和需求力量转换的位置。注意,这个“点”不是一个绝对的”点”,更应该理解为一个区域。“衰竭点”是左侧,说明需求或者供应在逐步衰竭,力量减弱,但是并没有产生反向的力量,当反向的力量在衰竭之后产生的时候,就是形成了“转折点”。
也就是说,“衰竭点”和“转折点”是供需格局逆转必需的两个行为,“衰竭点”在左,“转折点”在右,先“衰竭”,再“转折”。
当我们能够识别出这种供需逆转衰竭和转折特征,在这种位置上进行买卖交易,就可以获得概率优势。(一定要深入理解概率优势,没有人、没有任何体系能做到100%正确,量价分析的目的就是能和大概率站在一起,回避和及时应对小概率事件,短期或许有运气成分,长期看概率优势是你成功的保障)
这里讲一个典故。
《左传·庄公十年》有一段话:“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这个典故讲的是公元前684年的春天,强大的齐国出兵攻打弱小的鲁国。鲁国谋士曹刿在齐国军队擂鼓三次后才应战,以弱胜强,大败敌军。战后曹刿总结说:“两军交战,士气通常是取胜的关键所在。擂第一次战鼓可致使军士们振作起全部的精神,此时勇气最盛;擂第二次战鼓,士气就稍微有些低落了;到擂第三次战鼓时,士气跟着便衰竭了。当时敌方军队擂第三次鼓时,已经显出萎靡不振的样子,我方军队才擂第一次鼓,恰逢精神振作、勇气旺盛之时,因而能打败他们。”
可见,古人就在利用“衰竭点”作战,等对方士气耗尽,然后出击,赢面大大提升(比直接出战硬碰硬增加了获胜的概率)。交易市场和这个战例非常类似,市场往往是在衰竭之后产生逆转。所以,理解了上面讲的“衰竭点”和"转折点”的原理,就可以理解交易盈利的原理。
下面,我们看看一波完整的股价运行周期上供需格局是如何变化的:
上图是股价一个完整的价格运行周期示意图,我们通过上图可以简单地去理解供需格局的变化:
1-2:筑底阶段,供需弱平衡;
3:供需反转点,供应衰竭,需求开始占优;
3-4:上升阶段,需求压倒供应;
5:供需反转点,需求衰竭,供需开始平衡;
5-6:筑顶阶段,供需强平衡;
7:供需反转点,需求衰竭,供应开始占优;
7-8:下降趋势,供应压倒需求;
9:供需反转点,供应衰竭,供需开始平衡;
然后股价再次进入1-2阶段,如此不断的周期循环。
从上图不难看出,最好的买点,其实就是3附近,3是供应衰竭和需求反转的位置;而最好的卖点,是5和7附近,5是左侧卖点,也就是衰竭点,7是右侧卖点,也就是反转点。
除了这几个位置之外,其它的位置要么风险大,要么浪费非常多的时间成本。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交易就是“低买高卖”,事实上,“低买高卖”是最朴素的真理,无论你是价值投资、趋势投资、量化交易,还是其它任何一种策略,想赚钱,本质都是赚差价,都脱离不了“低买高卖”这四个字,低点买入,高点卖出。概括了所有的盈利模式。
那么,低买和高卖的位置,不是盲目地去碰运气选择的,如果把买卖点建立在衰竭点或者转折点的位置,就具备了概率优势,这就是我们盈利的底层逻辑。
但是,很多人对低点和高点有误解。这里讲的低点,并非绝对数学意义上的低或者高,而是指的“衰竭点和“转折点”。“低点”就是某一级别上的供应衰竭点,或者是供应占优转需求占优的转折点,“高点”就是某一级别上的需求衰竭点,或者是需求占优转供应占优的转折点。
理解了这一层,我们日常要做的,就是结合走势结构,识别衰竭点或者转折点。
上面只是讲了一个大的供需格局变化的框架,实际上可能会更复杂一些,我们在细化到走势结构中分析一下,看看衰竭点和转折点出现的位置。
所有的走势结构,无非分为三种,上升趋势、区间震荡和下降趋势后面章节会详细讲解趋势。那么,基于上述“低买高卖”的原则,我们的买点,按走势划分,具备概率优势的位置有三个,在这三个位置都是衰竭点或转折点的位置:
1、 上升趋势(图一 3-4 阶段)的波段低点:
图二:上升趋势的衰竭点和转折点
2、区间震荡(图一1-2和5-6阶段)的波段低点:
图三:区间震荡的衰竭点和转折点
3、下降趋势(图一 7-8阶段)的波段低点:
图四:下降趋势的衰竭点和转折点
从上面可以看出供需格局的不断转换,产生很多机会(衰竭点和转折点),我们逐一分析。
图二是上升趋势,从大的结构来说,上升趋势本身就是需求持续压倒供应,但是小结构上遇到兑现,产生回踩(进二退一),出现衰竭,就是非常好的交易机会(顺大势逆小势的原理)。 这是胜率最高的方式,因为大势是向上的。
图三是区间震荡,从大的结构来说,这是供需平衡的表现,供需双方谁也没有力量带领股价离开区间。因此,区间震荡最好的交易位置,是回踩区间底部产生衰竭或者反转的时候。
图四是下降趋势,从大的结构来说,下降趋势是供应持续压倒需求的局面,供应的力量更大,这个时候做多显然难度更大。因为大势是向下的,这个时候做多是逆大势的。但下降趋势也不是持续向下的,中间也会有供应衰竭或者恐慌的时候,就是短线的交易机会。
无论如何,这三种结构,波段低点都是好的交易机会,因为这里产生了小级别的“衰竭点”和“转折点”。
但是,从概率层面来讲,这三个位置的获胜概率是不同的,为依次递减。上升趋势胜率最高,区间震荡胜率次之,下降趋势胜率最低。所以,实际买点选择中,优选上升趋势的波段低点,次选区间震荡的波段低点,而下降趋势的波段低点,尽量忽略或者放弃,没有绝对把握,尽量少参与,或者控制合位参与。
无论是在上面哪种结构中,我们可以看出,每次买点的选择,都应该选择在供应衰竭的位置或者供应占优转为需求占优的转折点位置,这里买入是有概率优势的,反之,我们卖点的选择,则应该选择在需求衰竭或者需求占优转为供应占优的转折点位置,也就是上面三个图中的波段高点位置,这里卖出,也是有概率优势的。
你总是做大概率的事情,短期或许有运气因素,长期看概率优势会为你的成功护航。
这就是股价运行的过程,整个股价运行的过程,其实就是供需格局不断转换的过程,我们要识别股价变化背后的供需格局力量,然后寻找到有概率优势的位置进行交易,这也是我们量价分析的目的。
简而言之,我们量价分析的目的有三个:
- 识别和跟随需求压倒供应的市场行为,比如上升趋势
- 识别和捕捉到供需格局变化的关键点,比如衰竭点、转折点
- 在供应衰竭后,寻找做多点,因为供应衰竭后上涨的概率加大;在需求衰竭后,寻找卖出点,因为需求衰竭后下跌或回调的概率加大。
本节要点:
- 股价具有回归性;
- 股价运行的过程,本质是供需格局周期转换的过程;
- 供需格局产出更迭或逆转的位置,上涨和下跌的能量交替,形成“衰竭点”和“转折点”;
- “衰竭点”和“转折点”是供需格局逆转必需的两个行为,“衰竭点”在左,“转折点”在右,先“衰竭”,再“转折”;
- 在供应衰竭后,上涨的概率加大;在需求衰竭后,下跌的概率加大;
- “衰竭点”和“转折点”位置,是最佳的具备概率优势的交易位置。
4. 量价基础
4.1 价格
1.1 价格代表的意义
在量价行为中,最核心的一个指标就是“价格”,我们要理解“价格”的意义、成因以及背后代表的群体行为的含义。
从经济学层面,“价格”的定义是单位货物(商品)或服务的价值,其水平由市场供需关系决定。价格是商品的交换价值在流通过程中所取得的转化形式,是商品同货币交换时单位商品量需要货币的多少,也就是买方所需要付出的代价或金钱。
在现代市场经济学中,价格是由供给与需求之间的互相影响、平衡产生的。需求与供给
量的变动是价格变动的影响因素,是价格形成的基础。价格与需求正相关与供给量负相关。
因此,经济学中,价格有两个基本作用:
- 价格是供求关系变化的体现(人的层面)
- 价格是市场供给量和需求量变化的体现(物的层面)
上面就是经济学中对“价格”的基本定义和解释。我们可以看出,影响价格的两个核心要素就是供给和需求。如果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充足,需求不足,那么价格就会下跌,反之,如果供给量不足,需求大于供给,价格就会上涨。
股票,是持有人对公司的所有权凭证,因为股票是可以交易买卖的,我们交易股票,交易的其实是公司的股权。
所以,股票本质具备商品属性。所以,股票的价格变化依然符合经济学中最基本的价格原理。我们在前面三章已经讲过了股价的形成原理以及运行过程,这里不再赘述,你只需要理解最核心的一点,之所以形成当前的价格,就是当前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的体现。
股价发生变化,本质是股票在市场上供需格局的变化,是供需双方的力量对抗和抵消之后的结果,这里面有两个要素:
- 当前市场的供给量,由持有股票的人决定(持有股票的人是惜售还是急着卖出)
- 当前市场的需求量,由持有现金的人决定(持有现金的人持币等待还是急着买入)
在这两方力量的推动下,供需格局不断地变化着,推动股价不断变化。
需要理解的一点是,这两个要素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时刻变化的。因为其背后都由人的行为承载,而人的行为会根据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同时,人和人之间思想和行为很难统一,每个体的关注点不同、策略不同、理由不同,叠加环境的不断变化,就形成了看多或看空预期。有的人因为宏观面决定买卖,有的人因为基本面决定买卖,有的人因为技术面决定买卖,也有的人没有任何原因的情绪化买卖,但是不管什么因素,交易者用自己的行动推动了价格变化,所有的理由、想法、对未来的预期以及对市场所知道的每一件事都反映在股价的变化上。
所以,价格反映了一切信息中和后的结果。利好利空等所有的理由叠加在一起,买入的人的看多预期和卖出的人的看空预期,中和后体现在当前的价格上。如此,在某种程度上讲,价格就是现实,如果市场突然定格在这里不动了,那么当前的价格,就是当前的现实,就是当下这一刻供应和需求力量平衡的体现。
那么,理解了这一点,价格才是我们最需要观察的东西,因为价格反映了市场正在做什么,所有的东西都包含在价格中,无论你知道的还是你不知道的。价格说明了一切,价格融合了一切信息。
很多时候,我们的思想一直围绕着什么事情“应该”怎样,市场“应该”怎么运转,宏观分析和基本面分析等都是基于“应该”会发生什么。比如,一只个股业绩表现出色,我们根据正常逻辑得出,它“应该”会上涨,这是基本面分析的目的,找出驱动股价的“理由”。但是在市场上,这些事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正在”发生什么事,而价格,就是“正在发生什么”的表现形式。
“应该”和“正在”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模式,“应该”是建立在主观的期望之上的,或者是根据某种理由或历史经验的推演之上的,这些都尚未发生,只是你期望发生。而“正在”是客观发生的事实,它已经发生。凡是表明市场“应该”如何表现的说法,都是无关紧要的(不一定错误,但无关紧要),唯一要紧的是市场目前实际的表现。
一定要区分这两者的区别,才能真正理解“价格”的意义。
总之,市场中最重要的指标是价格。价格代表了现实,代表了正在发生的一切,观察市场时,其它事情根本无关紧要,因为所有的一切都反映、总结、吸收在价格之中,每一件事都是。
1.2 价格形态
1、价格的表示方法
市场主流的股票价格表示方法,就是K 线图。
K 线图源于日本德川幕府时代,被当时日本米市的商人用来记录米市的行情与价格波动,后因其强大的“可视化”效果,被引入到股市及期货市场,成为主流的价格记录方式。我们通过K 线图,能够把每日或某一周期的市况表现完全记录下来,反映出某个阶段股价运行轨迹和特征,使价格“可视化”、“图表化”,不再抽象。
价格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在K 线图上形成一种特殊区域或形态,不同的形态显示出不同意义,可以揭示出供需格局的力量对比。由于用这种方法绘制出来的图表形状颇似一根根蜡烛,因此也被称为蜡烛图。
K 线图的画法,是以每个分析周期的开盘价、最高价、最低价和收盘价绘制而成。以绘制日k 线为例,首先确定开盘和收盘的价格,它们之间的部分画成矩形实体,如果收盘价格高于开盘价格,则k 线被称为阳线,用红色的实体表示。反之称为阴线用绿色实体表示;然后再确定最高价和最低价,最高价和最低价与实体之间,用影线表示:
用同样的方法,如果用一分钟价格数据来绘k 线图,就称为一分钟k 线。用一个月的数据绘制k 线图,就称为月k 线图。绘图周期可以根据需要灵活选择,在一些专业的图表软件中还可以看到2 分,3 分钟等周期的k 线。
上面都是非常基础的看图知识,不用讲很多人都能看懂,但是并非所有人都能理解每个K 线形态所代表的供求关系的含义,这才是我们的重点。所以,接下来,我们从供求关系去解读一下这几个价格的意义(下面只要不特殊说明,都默认为日线):
①开盘价
开盘价是通过集合竞价形成的,集合竞价是指对一段时间内所接受的买卖申报一次性集中撮合的竞价方式。简单地理解,就是大家都来出价(包括买方和卖方),愿意以哪个价格买入或者卖出,然后系统根据出价的时间优先和价格优先的原则,选取最大成交量的出价来定出股票的价位,开盘价就形成了。
开盘价是非常重要的,反映了供需双方对当日走势的预期(看多的出价高,看空的出价低),也反映了竞价之前出现的一些利好或利空。举例来讲,如果一只个股出现了一个利空,持股的想卖出,持币的因为有利空选择观望等待,导致供过于求,卖家在竞价的时候就会出低价,因为这样才有可能成交,于是会出现很低的开盘价,也就是低开,低开反映了供应强劲。反之亦然,如果一只个股出现利好,持币的想买入,而持股的因为有利好选择惜售,导致供不应求,买家就要出高价才有可能买到,这样在买家的竞争下,就会出现很高的开盘价,也就是高开,高开反映了需求强劲。
所以,开盘价本身就是供需双方哪方力量更强的体现。
②最高价最高价就是股票当天达到的最高价位。从供求关系来理解,最高价就是当日需求的最大努力,需求通过努力,把价位拉到过这个位置。
单纯的看最高价意义不大,重要的是,最高价能不能维持住(也就是收盘价距离最高价有多远)。
如果维持在高位(收盘价距离最高价很近,无上影线或上影线很小),说明需求强劲,需求通过努力占据了上风;如果不能维持在高位(收盘价距离最高价很远,留下很长的上影线),说明高位的时候出现了供应,有资金在高位卖出,尽管需求很努力,但是供应更加强大,导致高位无法维持。
③最低价
最低价就是股票当天达到的最低价位。从供求关系来理解,最低价就是当日供应的最大努力,供应通过努力,把价位打到过这个位置。
同理,单纯地看最低价意义不大,重要的是,最低价能不能维持住(也就是收盘价距离最低价有多远)。
如果维持在低位(收盘价距离最高价很近,无下影线或下影线很小),说明供应强劲,供应占据了上风;如果不能维持在低位(收盘价距离最低价很远,留下很长的下影线),说明低位的时候出现了需求,有资金在低位买入,吸收掉了低位的供应,尽管供应很强,但是需求更加强大,导致低位无法维持。
④收盘价
收盘价是一天供需双方战斗的结果。供需双方通过一天的博弈,终于停了下来,最终的这个收盘价,代表了供需双方在战斗中,力量孰强孰弱,把对方打到了哪个位置。需求很强,就会把价格维持在K 线上较高的位置收盘,供应很强,就会把价格压制在K 线较低的位置收盘。
所以,收盘价本身就是供需天平上的指针,能称出当日哪方胜出。
⑤阳线实体
阳线实体是需求在秀肌肉。阳线实体很大很长,说明需求强劲,从供求关系解释,说明买家在不断地向上出价竞争买入,从而推动股价大幅上行;而阳线实体很小,说明需求略占上风(再小就变成阴线了),买家不太愿意向上出价去竞争买入,很难推动股价大幅上行。
⑥阴线实体
阴线实体是供应在秀肌肉。阴线实体很大很长,说明供应强劲,从供求关系解释,说明卖家在不断地向下出价竞争抛售,从而推动股价大幅下行;而阴线实体很小,说明供应略占上风(再小就变成阳线了),卖家不太愿意向下出价去竞争抛售,很难推动股价大幅下行。
上面讲的是几个价格代表的供需格局的含义,单独拿出某一个来看,都代表了不同的含义,如果组合在前一起观察和分析,就可以识别供需力量强弱。当我们能识别出供需力量强弱的时候,就可以识别走势的延续或反转,交易的时候就是跟随就行了,需求占优的时候有利于做多,供应占优的时候有利于做空(卖出)。
这仅仅是K 线代表的价格的意义,未来我们讲了成交量,还要和成交量组合在一起来分析和理解,这样就构筑了一个强大的供求关系分析体系。
我们反复强调,量价关系,分析的是供求关系,而供求关系,又是人的行为的体现,而人的行为又是由心理支配的,所以,量价关系说到底,是分析的市场心理,而不是很多人认为的“技术”,如果把对量价分析的理解停留在“技术”层面,是非常肤浅的。
2、常见单K 价格形态及其代表的供求关系含义
下面,我们依然是从供求关系的角度,讲解一下常见的K 线价格形态。关于价格形态的书籍非常多,但是很多都没有讲到本质上,本质是什么?不是价格形态本身,而是价格形态背后所代表的供求关系,当某个K 线出现的时候,你要能通过K 线分辨出需求和供应孰强孰弱,这才是核心,而不是停留在价格形态的表象。要穿透形态,直指供需,这也是我们在《量价分析的第一堂课》中讲到第一性原理。
以上讲了价格的表示方法,由开盘价、最高价、最低价和收盘价四个价格组成,这四个价格又有非常多的变化,于是就形成了不同的价格形态,代表了不同的意义。
①长阳和长阴
从供求关系理解,长阳和长阴,有两个意义,至于代表哪个,要看出现的位置,联系前后K 线去理解(未来章节会结合走势和前后K 线详细讲解,这里先理解单个K 线的意义):
一是代表了供需格局的逆转。长阳线说明需求强劲,长阴说明供应强劲,供需双方中的一方具备压倒性优势,才会形成长阳或者长阴。所以,长阳或长阴一般都是突破K 线(长阳向上突破,长阴向下突破),如果出现在关键位置,就有可能形成逆转,改变原有的供需格局(比如由区间震荡变为上升或下降趋势)。大部分供需格局的逆转,都是伴随着长阳和长阳出现的,因为大量的需求或者供应在此进场。二是代表了衰竭。长阳或长阴如果出现在一波趋势的末端,那就是对于需求或供应的最后消耗,这种情况下出现长阳或者长阴,非但不是原有走势的延续,反而是原有走势的终结前兆,往往意味着供需格局转变不远。上升趋势(连续上涨)末端出现长阳,会导致需求耗尽,上升趋势终结,也就是“加速”或“高潮”;下降趋势(连续下跌或阴跌)末端出现长阴,会导致供应耗尽,下降趋势终结,也就是“恐慌”。
所以,长阳和长阴的意义有两个,一是逆转,二是衰竭,具体代表哪个,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去解读。
②短阳和短阴
从供需格局角度理解,短阳说明有需求,但是不够强,需求略占上风,短阴说明有供应,但供应不够强,供应略占上风。通常来讲,在实际走势中,短阳和短阴都视为正常K 线,属于无法改变当前走势(供需格局)的K线。
所以,短阳和短阴的意义就是保持(或中继),保持原有格局不变。
③星线
全天股价波动很小,开盘价与收盘价极其接近,就形成了星线(形态像星星)。收盘价略高于开盘价,就是小阳星,收盘价略低于开盘价,就是小阴星。如果上下留下很短的上影线和下影线,就是十字星。
星线出现,一般表明供需两弱(也有例外,下面会讲),无论是供应还是需求,都无法改变当前格局,此时要根据其前期K 线组合的形状以及当时所处的价位区域综合判断。
所以,星线的意义是弱平衡(成交量低迷的情况下),在解读走势中的量价力量对比的时候,缩量星线可以忽略不计,星线的出现说明改变不了原有格局。但是,例外是放量星线,放量星线有不同意义,可能会被解读为放量滞涨或者放量滞跌,反而可能是一波行情见顶或见底的征兆,有可能是变盘前兆。
所以,星线的意义也有两个,一是弱平衡、保持(或中继),保持原有格局不变;二是变盘前兆。具体代表哪个,也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去解读。
④一字线
一字线一般出现在涨停或者跌停,价格保持在一个位置不动,形态像“一”字。从供需格局角度解释,一字线出现,说明一方具有压倒性优势,非常强劲。比如,如果买方力量非常强大,卖盘很少,就会封死在涨停;如果卖方力量非常强大,买盘很少,就会封死跌停。
一字线无量和放量也有不同意义,无量一字线因为没有成交量,所以无法改变当前的供需格局,涨势或跌势往往还会延续,但放量一字线说明供需出现了大量的换手,有可能是接力,也有可能见顶(底)。
⑤墓碑线
形态像墓碑,先涨后跌,说明尽管需求很努力,把价格拉上去了,但是最终还是被供应打败了,抛压很重,导致价格回到原点(供需平衡),这一战消耗掉了需求。如果墓碑线出现在上升趋势后期,且成交量很大,见顶概率非常大。如果出现在趋势初始阶段,有可能就是中继线。
⑥锤头线
形态像锤子,先跌后涨,说明尽管供应很努力,把价格打了下去,但是最终还是被需求打败了,需求强劲,导致价格回到原点(供需平衡),这一战消耗掉了供应。如果墓碑线出现在下降趋势后期,且成交量很大,见底概率非常大。如果出现在趋势初始阶段,有可能就是中继线。
通过上面我们从供需格局角度解释可以看出,并非所有的K 线只代表一个意义,同样的 K 线形态,出现在不同的位置和不同的阶段,可能代表的意义就不同,甚至代表了相反的意义。这也是我反复讲,一定不能停留在K线形态的表象,而是要理解背后供求关系的意义。
单纯只看形态,不理解供求关系,解读出的K 线代表的意义就会失真。
所以,这里再强调一遍也不为过,K 线只是表象,供需才是本质!
除了以上讲的主要价格形态外,在此基础上,随着价格的变化,实体的长短或影线的长短不同,又会延伸出很多变种,比如带上影线或下影线的阳线或阴线、穿头破脚的阳线或阴线,光头(脚)阳线或阴线,但无论怎么变,只要立足于供需格局的原理是解读,具体的形态其实并不重要,核心还是思考清楚,供需双方哪方在主导,从而推动了价格变化,然后显示在当前的图形上。图形的变化(所有变种),本质就是供需力量的变化。
4.2 成交量
2.1 成交量代表的意义
1、成交量定义
成交量从字面意思理解,是指某一时间段内(或某一价格区间内)股票成交的数量,广义的成交量包括成交股数、成交金额、换手率等。通常来说,人们说的大盘成交量指的是成交金额,用来说明市场的活跃度和资金规模。
股票成交量情况是股票对大众的吸引程度真实反映,当大众看好市场或者看好某只股票时,就会有很多人买入,增量资金积极入场,从而推动股票价格的上涨;同理,如果大众对该市场或某只股票不看好,持股的人会卖出,持币的人不会买入,从而导致股票价格的下跌。
所以说,某种程度上讲,成交量是股票价格变化的推手。
和价格变化一样,成交量变化也是供需格局变化的体现。成交量大,说明在当前价格上参与交易的人数(买方和卖方总和)多,或者交易者买卖的数量多。一只个股,如果一直成交量较高,说明买卖意愿强劲,那就是当前市场的活跃股。反之,如果一只股票成交量低迷,说明关注的人不多,买卖意愿不强,那就是弱势股。
2、成交量作用
①分强势市场和弱势市场
从整体市场看,强势市场成交量很大,弱势市场成交量往往低迷,简而言之,牛市成交量大,熊市成交量低。但是,成交量和其它的很多指标一样,也是有“极限”的,当成交量到达了一定程度(天量或地量),市场参与十分充分的时候,这个时候就会产生交易拥挤,从而导致反向运行,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天量天价,地量地价”,所谓物极必反。市场见顶,往往是在天量之后,市场见底,往往是在地量之后。
②区分强势股和弱势股
从个股角度来说,成交量可以区分出强势股和弱势股。强势股的成交活跃,弱势股成交低迷,在实际交易中,我们应该选择成交相对活跃的股票去参与,而那些成交低迷的,很难有大机会,往往都是长期半死不活或阴跌的股。不要在弱势股上“潜伏”,如果想做,要等弱势股成交量起来,变成活跃股再参与。
③成交量是流动性的体现
成交量大的股(或板块),流动性好,能容纳很大的资金交易。反之,如果一只股票成交量低迷,往往不需要很大的交易量,就可以推动股价大幅波动,这个时候就很难容纳很大的资金,买卖都不方便,因此产生流动性陷阱。
④成交量是动量的体现
成交量从另外一个角度,也可以理解为股票的动量、动能。
一只股票想大涨,需要成交量推动,就好像一枚火箭要升空之前必须要有充足的燃料一样,只有具备充分的动力,才能将股价推到更高的水平。反之,一只个股想止跌,第一个条件就是需要成交量降下来,就相当于刹车,车速很快的时候(快速下跌),一脚刹车可能很难将车停下,多踩几脚车才能停下,这个时候成交量是逐步萎缩的,动量逐步下降。
⑤成交量的改变是反转前兆
成交量形态的改变将是趋势反转的前兆。稳定的趋势(无论上升趋势还是下降趋势)往往都是价格和成交量和谐配合的,一般都比较温和,如果走稳定趋势的一只个股,突然出现明显的成交量变化,往往预示着有大事发生。
举个例子来讲,一只下跌趋势中的个股,成交量逐步萎缩,动量明显下降,这是下降趋势的正常走势。这个时候,成交量突然明显放大,但价格却不再下行,说明成交量是需求进入,这个时候,往往是见底征兆,预示着趋势反转的概率在明显提高。
反之亦然,一只上升趋势中的个股,正常的走势是伴随着股价上升,成交量是温和放大,中间回踩的时候成交量略有萎缩,走势进二退一,红肥绿瘦。如果有一天,成交量突然放大,进入了加速阶段,往往预设着高潮的来临,股价距离调整不远。
因此,我们对于突然出现巨大成交量的股票必须跟踪,因为当一只股票的供需关系发生极大的变化时,首先会体现在成交量上。换句话说,股价反转之前(无论是顶部向下反转还是底部向上反转),一般都会伴随着成交量的巨大变化。
⑥成交量的配合是对走势的确认
在价格发生变化的时候,需要有适当的成交量配合,此为成交量对股价走势的确认。
举例说明,一只走下降趋势的个股想要见底,一般需要成交量逐步萎缩。股价低迷,成交量萎缩,说明供应在被不断消耗掉。此时,萎缩的成交量,都是对股票走势低迷的配合。如果成交量一直缩不下来,说明供应依然很强,这个时候很难构筑坚实的底部,还有的磨。
反之亦然,一只走上升趋势的个股,一般都需要温和放大的成交量配合。如果一只个股在上涨的时候,或者突破的时候没有成交量支撑,说明价格上升得不到成交量确认,假突破的概率很大,或者说这只个股被明显的控盘,这不是正常行为,这个时候就可以给我们预警,尽量不要参与这种个股。
我们要在实际交易中,学会如何区分什么是正常的成交量,换言之,什么样的价格要有什么样的成交量去匹配,如果不能匹配,就是异常行为,此时就没有概率优势,就要回避。量价分析最终的目的是帮助我们寻找有概率优势的交易机会,回避一些异常行为。很多异常行为,并不值得你花费精力去找原因,因为即便是你找,也不一定能找到并理解,我们需要做的只是一点,不参与异常行为的走势,因为异常行为,是隐患和风险,会明显降低你交易的胜率。
以上就是讲的成交量的六个作用,你不需要死记硬背,我们在后面的课程中,会把这些作用融汇到走势分析中去,更容易让你理解成交量的本质。需要注意的是,单纯的分析成交量数值多少意义不大。比如,市值1000亿的个股,每天成交10亿可能只属于较低的成交量,但是对于一只50亿市值的个股成交10亿就有可能是天量。所以,成交量的分析,更应该放在自身的变化上才有意义,也就是放量和缩量。
也就是说,分析成交量的核心是:成交量的变化。
成交量的变化和价格的变化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量价关系。量价关系本质体现的是股票供需格局的变化关系,也是股价变化的第一性。
2.2 成交量形态
股票在某个价格能达成成交,始于分歧。有买有卖,交易才会实现,光有买或光有卖是无法成交的。之所以在某个价位成交,说明当前价位上,有人对后市持有看涨预期,而另外一部分人对后市持有看跌预期,对立的观点促成成交。
买卖达成了,成交随即被记录下来,就留下了成交量。所以,成交量本质是记录的买卖双方的意愿,以及对未来的截然相反的预期。换句话说,在某个价位上,成交量之所以大或者小,说明大众在该价格上对于后市的分歧大还是小。成交量越大,说明分歧越大,成交量越小,说明分歧越小。
单纯的看成交量,这一点可能并不容易理解,但是如果结合价格和走势,就能判断出后市波动方向的概率。举个例子,一只股在走明显的上升趋势,一直成交量很温和,但是突然成交量放大,说明对于“上升趋势”这个当前的走势,产生了分歧,这也就是加速或者高潮的底层逻辑,这个时候放大的成交量很容易导致上升趋势终结。反之亦然,一只股在走明显的下降趋势,一直成交量很温和,但是突然成交量放大,说明对于“下降趋势”这个当前的走势,产生了分歧,这也就是恐慌的底层逻辑,这个时候放大的成交量很容易导致下降趋势终结。突破的时候也是,一只股正在温和地小幅震荡,突然成交量放大,股价向上突破,脱离区间,此时放大的成交量,说明对于“小幅震荡”这个当前的走势产生了分歧,供需格局改变,从区间震荡演变为上升趋势。
所以,一定要记住这个核心概念:成交量代表了对原有走势的分歧,成交量越大,对于原有走势的分歧越大,越容易改变原有走势,成交量越小,对于原有走势的分歧越小,就越难改变原有走势。
这才是使用成交量做分析的真正意义——判断市场的分歧。
成交量体现在图表上,就构成了成交量形态,这就是我们判断市场的重要抓手。
成交量形态比价格形态要简单得多,因为价格形态涉及到开盘价、收盘价、最高价、最低价等要素,这些要素不断变化,会导致价格形态千变万化,而成交量要素只有一个,就是买卖成交的数量或金额。另外,分解到小的单元看(某个级别的单个K 线),价格在该时间单位中可以上下波动,可以涨或者跌,而成交量在该时间一旦成交就被记录下来,就没有办法减了。也就是说,价格有两个变动方向,可以上可以下,但成交量只有一个方向变动,就是只能增加。所以,从某种意义来讲,价格是可以操纵的,可以通过资金优势拉抬打压使价格上下波动,而成交量很难操纵。或者换句话讲,无论如何操纵价格,都会在成交量上留下痕迹,你可以用资金优势左右价格的变化,但你的行为一定会被成交量记录下来,而成交量一旦放出来,就缩不回去了。
所以,成交量是相对更加客观的要素。这也是我们量价分析的另外一个核心:用成交量确认价格的变化。价格是虚的,成交量是实的。
上一节我们就讲了,单纯的分析某个时间单位的成交量数值多少意义不大,最关键的是观察成交量的变化。所以,一般来说,单根成交量图形没有意义,成交量的形态要联系上下组合在一起去分析,这样你才能观察到成交量的变化,最终体现在这几个要点上:放量、缩量、天量、地量、堆量、均量等。
下图是一组成交量量柱形态,我们以此为基础去解读成交量形态。
1、放量和天量
放量就是成交量放大,当前时间单位的成交量,大于前一个(或者前几个)时间单位的成交量,上图前三个量柱,就是放量的过程,成交量越来越大。
放量的意义是,买卖双方参与的人(或资金)增加,如果价格向上(阳线)放量,那就是阳量,阳量不断增加,说明需求强劲。反之亦然,如果价格向下(阴线)放量,那就是阴量,阴量不断增加,说明供应强劲。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价格不动(波动幅度很窄)的放量,这个时候说明在一个很小的价格区间内,完成了较大的换手,往往都是变盘前兆。
如果在股价低量波动的时候,突然成交量开始放大,说明有大事发生。为何很低迷的成交,突然间活跃起来了呢?一般都是基本面有变化,有事情发生。这个时候市场对于当前走势产生了分歧,就有可能改变走势,利好会导致向上放量,利空会导致向下放量。所以,走势融合一切信息,一些你知道的或者你不知道的基本面信息,都会通过图形表现出来。如果你对价格的波动有怀疑(上面讲了价格可能会被操纵),但实打实的成交量是不骗人的。
如果某一天的成交量非常大,创出几个月、几年甚至历史新高,那就是天量。天量如果发生在上升趋势的加速段之后,往往都是见顶前兆,此时代表的意义就是需求被严重透支,该买的都买了,大家都是潜在的卖方,供需格局的天平开始向供应占优倾斜,这就是“天量天价”的原理。反之,天量如果发生在下降趋势的恐慌段之后,往往都是见底前兆,此时代表的意义就是供应严重衰竭,该卖的都卖了,大家都是潜在的买方,供需格局的天平开始向需求占优倾斜。
2、缩量和地量
缩量就是成交量缩小,当前时间单位的成交量,小于前一个(或者前几个)时间单位的成交量,上图后三个量柱,就是缩量的过程,成交量越来越小。
缩量的意义是,买卖双方参与的人(或资金)减少,大家交易欲望降低,低迷的成交量会使股价低迷,一般情况来说,成交量低迷的时候股价波动往往不大,会陷入一个窄幅盘整,或者阴跌。
一定要记住一点,股价上涨,必须有成交量支撑,而股价下跌,不一定需要成交量,仅仅靠着自重,就可以一直阴跌。这也是一般下降趋势中,如果看不见需求,看不见放量,不要轻易抄底的原因,因为在低迷的成交量情况下,你不知道会跌到哪里。
成交量的持续萎缩,消耗着买卖双方的耐心,终于有一天,成交量越来越低,创出几个月、几年甚至历史新低,这个时候就是地量。地量说明市场情绪到了冰点,经过漫长的时间磨,该卖的都卖了,这个时候,因为供应的极度衰竭,往往不需要多大的需求,就可拉动反弹。这就是“地量地价”的原理。此时有可能源于一个消息刺激,有可能会有长线资金开始陆续入场,这个时候成交量开始陆续放大,就可以看到市场的反转。
还有就是上升趋势中的缩量,一般被解读为正常的量价行为。这个区别于下降趋势或弱势环境的缩量。上升趋势中,如果上涨的时候放量,回踩的时候缩量,说明对于“上升趋势” 这个当前走势分歧不大,是健康趋势的表现,这些我们会在日后的章节中都有详解。
3、堆量和均量
堆量的意思是,一组成交量明显比前面成交量放大,像一个小土堆,如上图,就是一个堆量形态。堆量说明有稳定的资金在这里吸筹,且并不着急把股价拉升上去,一般来说,这种形态代表资金意在高远,有可能产生更大级别的行情。所以,对于做中长线的交易者来讲,
观察堆量非常有意义,尤其是可以观察周线上的堆量,对于判断中级行情,会有很大帮助。
还有些时候,成交量呈现不规则的放大或者缩小,比如上图的前半部分,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借助均量去观察和判断。所谓均量,就是一个时间段的平均成交量。在实际交易中,如果某个阶段成交量不规则,不容易判断,我们可以取上升段的均量和下降段的均量去对比,如果上升段的均量更大,代表需求占优,反之,如果下降段的均量更大,代表供应占优。
以上就是成交量的基础形态和观察原理,解读成交量形态的核心在于:
- 识别分歧,从而判断对原有走势的分歧程度,得出有概率优势的股价波动方向;
- 识别供需力量的强弱;
- 结合价格形态,识别有概率优势的交易位置。
4.3 位置
量价分析中,有一个经常被忽略的问题,就是“量价行为”发生的位置。位置不同,同样的量价行为,可能代表的意义不同,甚至相反。
所以,在正式进入量价分析之前,一定要树立“位置”概念。
单纯地讲“位置”比较抽象,我们举例说明。
很多人都知道“放量阳线”代表了需求强劲,说明有人在向上竞价积极买入,是看多的信号。这个观点表面看是没问题的,但如果结合“位置”去分析,可能就是错误的。“放量阳线”发生的位置,如果在底部区域或者区间突破的时候,表明新一轮行情正在形成,是看多信号,但如果发生在一波明显的上升趋势末端,“放量阳线”代表的意义截然不同,此时代表了最后的需求被透支,也就是“高潮”,反而是见顶前兆。
上图中1的位置和2的位置,都有三根放量阳线,如果仅仅是看局部,不看位置,不放在全局中去分析,位置1和位置2的三根阳线图形几乎完全相同,你看不出多大的差异,但是其因为发生的位置不同,代表的意义却截然相反。
位置1的三根放量阳线,发生的位置是下降趋势后,此时已经没有多少抛压,因为之前的放量下跌耗尽了供应 (该卖的都卖了)。这个位置的三根放量阳线,代表的意义是供应衰竭后的需求出现,并且需求强劲完全压倒了供应,作用是反转了原来的下降趋势,形成了新一轮的上升行情。
位置2的三根放量阳线,发生的位置是上升趋势后,此时股价距离位置1已经涨了150%,三根放量阳线消耗掉了最后的需求(该买的都买了),其代表的意义是需求衰竭。此时需求一旦衰竭,成交量跟不上,供需格局的天平就会向供应占优倾斜,因为此时在场的都获利了,都成为潜在的卖盘,一旦需求跟不上,就会改变原有走势(上升趋势),进入区间震荡或者下降趋势。
同时,结合我们上一节讲的成交量的意义,成交量代表了对原有走势的分歧,成交量越大,分歧越大。由此,我们可以观察到位置1和位置2,都有明显的放量,市场开始对原有走势产生分歧。位置1的原有走势是下降趋势,位置2的原有走势是上升趋势,最终,分歧就导致了行情的逆转。
这就是同样的量价行为,因为其发生的位置不同,代表的意义截然不同,接下来走势的概率也是完全相反的。下降趋势后的放量阳线,从概率的角度,是一波上升行情的开始概率更大,而同样的放量阳线发生在上升趋势后,反而大概率是一波行情的终结(至少要有调整去消化获利盘)。
所以,在具体的量价行为分析中心“位置”是非常重要的,脱离“位置”去谈某一个独立的量价行为,是没有任何意义的,非常容易出错,这是实践当中最容易出现的误区。
那么,既然“位置”这么重要,“位置”怎么判断?
事实上,用“位置”这个词表达,是一个比较模糊的,“位置”是一种视觉上的对比效应,就像是“大”和“小”一样,单纯的一个东西,如果没有比较,你是无法得出“大”或 “小”的结论的。如果只有一个皮球,我问你是大还是小,你肯定无法回答,但是如果有两个球,你一眼就可以看出来哪个大,哪个小。“大”或“小”严格讲应该是“比谁大”或“比谁小”。“位置”也一样,严格意义上讲,“位置”应该是“当前量价行为处于此前一个阶段走势(或形态)中的位置”。
由此可见,量价行为分析,一定不是孤立地分析某个或某天发生行为,而是要把局部的 单个的量价行为,放到全局去分析,要联系上下结构,放到整体走势中去衡量所处的“位置",才能识别其代表的真正意义,得到有概率优势的答案。
某个阶段的走势或形态,是由一个个独立的量价行为(可以理解为最小单元)构成的,这些独立的量价行为在全局中,各有自己的作用,代表了不同的意义。要想理解当前量价行为的意义,就要比较当前量价行为处于全局中的位置,而当前的量价行为,又构成了走势,被日后的量价行为去比较,环环相扣,相互作用。
从思维层面来讲,所谓的“位置”,其实就是一种客观的全局思维,这决定了我们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不能仅仅拘泥于一个局部的量价行为,脱离整体结构去单独分析某个量价行为,很容易走入误区,得出错误的结果。这就像我们看一个人一样,不能仅仅凭借相貌就得出此人是“好人”还是“坏人”的结论,要想评价这个人是好是坏,那就要全面地客观地
从各个角度去分析判断。量价行为本身也没有好坏之分,在不同的位置代表了不同的概率。
至此,我们讲的价格、成交量和位置,构成了量价分析的三个基本要素,这三个要素组合在一起,千变万化。但是,无论怎么变化,本质都是供需格局的演变,当我们回归到“供需”的第一性原理中去看问题,就会直达本质。
本节的内容,主要是帮助大家建立“位置”概念,理解不同的位置同样的量价行为代表的意义是不同的,理解了这一点,在实际的量价分析中,就不会钻牛角尖。
4.4 基础量价关系和量价形态组合
价格和成交量是不断变化的,不同的价格和不同的成交量组合在一起,构成量价形态(或者量价行为)。量价形态会有无数种变化,它们之间相互作用,构成量价关系。量价行为本质反映的是人的行为,而人的行为又是在人的心理支配下的,这种心理的外在表现又会从头供需格局的变化去反映。因此,识别量价行为,就可以识别出供需格局的变化,识别出群体行为的顺向,从而得出有概率优势的交易方向。
4.1 基础量价关系
量价关系的基本原理是“量是因,价是果;量在先,价在后”,也就是说成交量是股价变动的内在动力。有量说明有资金在交易,这种交易行为影响了价格。所以,我们要把成交量变化(放量或缩量),结合价格变化去分析。成交量的变化,反映了出价者的多寡或者出价数量的多宴。价格的涨跌,本身反应的就是买卖双方出高价或低价的意愿。于是,价格变化和成交量变化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量价关系。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量价关系,那就是:成交量和价格的同步或背离的关系。
量价关系是股价变化最基础最核心的关系,其它任何指标,无非是量价关系的变异或衍生品。所以,只要我们能用好价格和成交量这两个指标,用好量价关系,其它的指标一概不需要看。因为这些衍生的指标,设计者恨据自己的需求,加了很多参数,导致变得不客现。还有很多指标,参数是可调的,这就导致了我们可以随意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喜好去设置参数(价格和成交量这两个指标是不可调参数的,该是多少就是多少),不知不觉地去拟合行情,
指标就变得失去了意义。另外,不少指标之间是相互矛盾的,看多了反而会让自己更加迷惑。
因此,指标并非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复杂越好,想做好交易,反而越简单越好,少则得多则感。所以,想做好交易,最好是放弃一切复杂的指标,只关注所有指标的源头:价格和成交量。这也是让自己回归到“第一性”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当然,这里看似简单,但是价格变化和成交量变化放在一起,会出现很多组合,再叠加环境和位置的不同,会代表不同的意义。要想弄明白这些问题,不仅仅要理解原理,还需要大量的实践分析去训练自己。今天我们先从简单的量价关系开始,下面总结了几种经典的量价关系组合,要去理解这些量价行为背后的原理,然后才能更好地面对复杂的量价关系:
- 价升量增。
股价上涨,成交量放大。也就是说,成交量推动了价格上涨,这是量价同步的关系,是成交量和价格的相互确认。一般在上升趋势中,这是一种非常健康的行为。但是,主要注意的是,如果在趋势末端出现天量,那就是高潮的表现,是见顶前兆。
上图(立讯精密)是一段清斯的上升趋势,这一波趋势中股价接近翻倍,可以看出,上升过程中的阳线,成交量是逐步放大的,而中间的回调阴线差不多都是缩量的,价升量增,是健康的趋势行为,最终,这波趋势终结于天量阴线。
- 价升量缩(或低)。
股价上涨,但是成交量没有同步放大,无量上涨,这是供应稀少的表现,说明买方已经不需要太大的力量(成交量),就能推动股价上涨。一般来说,这往往被认为是主流资金控盘的表现,主流资金可能已经收购了大量的筹码,或者说因为重大利好,卖方惜售,导致没有供应。这种情况,后市走势要看资金的意图,因为供应稀少,所以短期很有可能股价被拉高,然而一旦放量,说明原来惜售的资金出货,往往导致大跌。这种情况经常出现在小盘股
或者妖股上。从交易的角度来说,如果价格上涨没有成交量的确认,都是要提高警惕的信号。
上图九安医疗因为新冠疫情因素,检测产品大卖,业绩暴增,在利好下,这只股走出了非常强劲的趋势,在趋势未端,成交量稀少,说明被资金控盘(或者说持股的人都惜售),最后,当成交量放出来,上升趋势就逆转了,巨量阴线终结了行情,后面即便是业绩再好,再不断有利好刺激,市场也不反映了。
- 价跌量增。
股价下跌,成交量放大。也就是说,成交量推动了价格下跌,这也是量价同步的关系,是成交量和价格的相互确认。这种行为如果出现在下跌趋势中,就是对下跌趋势的确认,意义是下跌中继;如果出现在上升趋势中,一般票提防上升趋势终结;如果在下降趋势未端出现天量阴线(已经阴跌了很久了,缓跌后突然急跌),一般都可以看作是恐慌出现,是最后的供应离场的表现,当最顽固的供应离场后,反弹不远。
上图是泰格医药两个不同位置的放量阴线,第一个放量阴线出现在上升趋势末满,代表的意义是供应出现,压倒了需求,这个时候卖盘开始占上风,终结了上升趋势。第二个放量明线出现在下降趋势末端,在持续的阴跌和弱反后,突然出现一根巨量阴线,说明最后的顽固供应恐慌性卖出,该卖的都卖了,就很容易产生反弹。
- 价跌量缩。
股价下跌,成交量参缩。这种量价行为,也要分情况分折。如果在上升趋势或者区间震荡中,股价回踩关键点,成交量整缩,且趋势线或关键点不破,反而说明上升趋势或区间震荡得以保持,因为缩量意味着供应萎缩。但是,如果出现在下降趋势中,就是弱势格局的表现,说明市场处于稳定的“无需求”的情况。需要注意的是,股价上涨一般是需要成交量配合的,但是下跌中,并不需要成交量支撑。下降趋势中即使是出现缩量,也不能抄底,有时候会陷入无休止的阴跌中。
东方日升在2022年4月到8月股价翻倍,在这波上升趋势中,每次回踩,成交量都是萎缩的,这是健康的上升趋势的量价行为,每次缩量回踩,都成了入场点。最终,这波上升趋势也是终结于一根放量阴。
中信博自2021年11月至2022年5月走了一波清晰的下降趋势,股价跌了80%。在这波下降趋势中,成交量持续委缩,你在哪个缩量的位置入场都是错的,潜伏的时间成本非常高。这个案例说明,下降趋势中的缩量,应该被视为下跌中继的表现,股价下跌,不需要成交量,仅靠自重都可以持续阴跌。
所以,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判断愿则,上升趋势中的价跌量缩,一般被视为供应萎缩,而下降趋势中的价跌量缩,应该被视为需求不足。上升趋势中的供应萎缩,说明无法改变上升趋势,而下降趋势中的需求不足,说明无法改变下降趋势。
- 放量滞涨。
成交量放大,但是股价已经不再上涨。放量滞涨是非常经典非常常见的见顶前兆,很多行情走势在见项之前,都出现过放量滞涨形态。从供需格局理解,成交量放大,但是已经不能推动股价上涨,这是成交量和股价背离的现象。那么,这么大的成交量为何不能推动股价上升了?说明有主流资金在这里出货。供需双方在一个狭窄的价格区间内(滞涨产生的小价格区间)产生大量换手,强手换弱手,强手是之前的做多主力,而弱手可能是听消息情绪化进来追涨接棒的。一般来说,如果在加速后或者上升趋势的未端出现放量滞涨,就可以判定是见顶的前兆(至少见顶概率非常大,个别强势的可能还会继续上涨一段,但非常少),出现这种信号,一定要高度警惕。
上图士兰微在2021年4月开始,走出了一波上升趋势行情,股价涨了1.5倍,在7月份,上升趋势末端,出现两次明显的放量滞涨,第一次引发了调整,第二次则出现见顶回落。所以,在实际交易中,放量滞涨是非常常见的见顶前兆,要高度重视。
- 放量滞跌。
成交量放大,但是股价已经不再下跌,放量滞跌和放量滞涨相反,放量滞跌说明放大的成交量已经不能推动股价下跌,这也是成交量和股价背离的现象。股价在一个狭窄的区间内成交量放大,说明有主流资金入场,在这里吸收供应。一般来说,如果出现在恐慌后或者下降趋势的末端,放量滞跌是底部反转的前兆,这是非常常见的见底信号。
芯碁微装在一波持续调整后,连续两天出现放量大跌,释放供应(恐慌性抛售),在大跌后,出现一根放量滞跌K线,成交量放大,但是,此处放大的成交量,已经不能推动股价继续下跌,说明有资金在这里入场,吸收了供应,由于此前两个交易日已经出现了恐慌,该卖的都卖了,不需要太多的需求,就可以拉动反弹,股价见底。这个形态是非常清晰的见底信号,也是做底部反转的入场信号。
以上讲了几种最基础的量价关系,这些差不多都是量价分析中的最小单元,事实来讲,这些最小单元不会独立存在,它们是整个走势中的一部分,又会和其它量价行为组合在一起,构成比较复杂的量价组合形态,我们下一节会讲一下经典的量价组合。
4.2 经典量价形态组合及意义
上一节我们讲了几种最基础的量价关系,本节提升难度,讲一些常见的量价组合形态。也就是说,我们学习量价分析的顺序,是先理解单个的量价行为意义,然后理解相对复杂的量价组合形态的意义,最后再代入走势中去分析。
经典的量价形态组合,我们可以借助日本蜡烛图去理解。在日本蜡烛图上,有非常多的 K 线组合,这些组合也有一些好听的名字,比如射击之星、墓碑线、红三兵、三只乌鸦等等。但是,很多人学习起来日本蜡烛图是非常吃力的,就是因为概念和名字太多,如果仅靠死记硬背,是很难掌握其真正含义的。死记硬背图形,是学习量价分析的大忌,因为很多图形产生的位置不同,代表的意义也不同。所以,我还是那句话,脱离了供需格局,去单纯地看形态会产生误导,也会大大增加你理解的难度。量价形态只是表象,我们要穿透表象,直达本质,本质就是供需格局的变化。如果你从“供需”这个本质去理解量价行为和形态,一切都会变得易于掌握。
所以,我们今天从供需格局的角度,去解读一下日本蜡烛图上的一些经典的K 线组合。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日本蜡烛图很多形态比较复杂,分得很细,我认为只关注重要的反转形态和持续形态就行了,也就是关注那些能改变当前量价行为的重要信号,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对于那些确定性不高(低概率)的量价行为,直接选择无视就好。看得多,反而影响你的决策。所以,今天讲的量价组合,都是我个人认为比较重要的。一些意义不大的,不必纳入学习的范畴。
一、重要的反转K 线组合
1、吞没形态
吞没形态是日本蜡烛图的叫法,我们日常的叫法是价格反包,即阳吞阴或阴吞阳。
吞没形态由两个单根K 线组合而成,后面一根K 线包裹住了前面的K 线,即阳线吞掉了阴线(即阳吞阴),或者阴线吞掉了阳线(即阴吞阳)。
吞没形态出现,一般都是原有走势被逆转的信号,或者出现极端的震荡行情,分歧较大。如果在明显的下降趋势或恐慌后出现价格反包,也就是阳吞阴,往往是下降趋势被逆转的信号,是见底信号,说明此时需求入场吸收掉了供应,改变了原来的供需格局,需求开始占优。反之亦然,如果在明显的上升趋势或加速后出现价格反包,也就是阴吞阳,往往是上升趋势被逆转的信号,是见顶信号,说明此时供应战胜了需求。但是,如果在一个区间内反复出现价格反包(也就是之前没有明显的上升或者下降趋势),说明市场分歧很大,没有明显的方向,向上和向下的概率都有,这种时候是比较容易亏钱的行情,一般不要轻易出手,要等走出来或者其它信号的确认。
上图帝尔激光在一波调整后出现了阳吞阴底部反转形态,此时说明需求入场,战胜了供应,反转了原有的下降趋势,开启了一波上升趋势行情,股价上涨1.5 倍。在上升趋势末端,连续两次出现阴吞阳的顶部反转形态,股价见顶。
吞没形态如果出现在一波明显的趋势(以及加速或恐慌)后,用来判断逆转,成功率是非常高的,后面一K 线的成交量越大,成功率越高。
2、乌云盖顶形态和刺透形态
乌云盖顶是阴吞阳的变种,后面一根阴线没有完全吞掉前面的阳线;刺透形态是阳吞阴的变种,后面一根阳线没有完全吞掉前面的阴线。
乌云盖顶形态和刺透形态背后的供需格局原理和吞没形态是完全一样的,但是因为后面的K 线没有完全包裹住前面的K 线,所以力度不如吞没形态强,成功率会相对低一些,不过依然可以作为我们判断逆转的重要信号。
上图是澜起科技2022 年5 月到9 月的走势图,图中出现多次多空转换,你会发现,每一个转折点,都是吞没形态或者乌云盖顶和刺透形态反转了原有走势。这种顶部或底部反转组合形态是非常常见的。
3、早晨之星和黄昏之星
早晨之星是经典的见底形态,由三根K 线组成,左边的K 线是一根中长实体阴线,代表了供应占优;中间的K线是一根小实体K 线或者星线(阴或阳皆可),代表了供应萎缩,也就是刹车信号;右边的K 线是一根中长实体阳线,代表此时需求战胜了供应,开始占上风。
早晨之星如果出现在一波明显的下降趋势之后,就有可能逆转原有的走势。成交量来说,右边的阳线成交量越大,逆转的成功率越高。
黄昏之星和早晨之星反过来,是经典的见顶形态,也是由三根K 线组成,左边的K 线是一根中长实体阳线,代表了需求占优;中间的K 线是一根小实体K 线或者星线(阴或阳皆可),代表了需求萎缩,也是刹车信号;右边的K 线是一根中长实体阴线,代表此时需求战胜了供应,开始占上风。
黄昏之星如果出现在一波明显的上升趋势之后,就有可能逆转原有的走势。成交量来说,右边的阴线成交量越大,逆转的成功率越高。
关于早晨之星和黄昏之星,这里有一个看盘技巧,可以将这三根K 线合并成一根K 线去看,你可以在内心虚拟这个形态,只看左边K 线的开盘价,中间K 线的最低价(早晨之星)或最高价(黄昏之星),右边K 线的收盘价,这样,你看到的就是我们4.1.2 节讲的锤头线或者墓碑线。那么,其供需格局意义也是一样的,如果你没有掌握,可以回到4.1.2 节去看解读。
4、追盘日和抛盘日
追盘日和抛盘日不是日本蜡烛图里面的形态和术语,而是欧奈尔判断见底或见顶的信号,因为原理也是一样的,我们这里也捎带讲一下。
欧奈尔复盘大量的历史图表,发现底部反转有一些明显的共同特征。一个主要市场指数,在连续调整后,其反转经常出现在尝试反弹脱离底部的第4—7个交易日,这个交易日比上一个交易日以更大的成交量上涨超过1%(不同的时期,欧奈尔会将阈值调整为2%或者1.7%),这个交易日就被欧奈尔定义为“追盘日”。反过来,就是“抛盘日”。
欧奈尔将追盘日和抛盘日定义为趋势反转的信号,追盘日是底部反转,是买入信号,抛盘日是顶部反转,是卖出信号。其实我们没有必要死记硬背这种图形,它叫什么也并不重要,关键是理解其供需格局原理。追盘日的发生,说明供应衰竭的情况下,需求出现,买方占据上风,反转了原有的下降趋势,而抛盘日的发生,说明在需求萎缩的情况下,供应出现,抛压占据上风,反转了原有的上升趋势。
沪深300 指数在2019 年1 月4 日出现一根放量阳线,上涨1.4%,这是一个典型地追盘日形态,发生在底部尝试反弹的第7 个交易日,如果用日本蜡烛图解释,其实就类似于一个
阳包阴或者早晨之星形态,其供需格局的意义都是一样的,需求战胜供应,逆转了原有趋势。
5、前方受阻形态
有些时候,见顶或见底并没有上面讲得如此清晰的图形或信号,但是我们也可以从一些形态看出端倪,前方受阻形态就是。
所谓前方受阻,就是在一波明显的上升趋势(或下降趋势)后,出现缩量(成交量跟不上,说明需求或供应开始萎缩)或放量滞涨(滞跌),说明原有支撑趋势运行的动能开始减缓,遇到了趋势延续的阻力,这个时候需要调整整固,重新选择方向,要么形成平台,充分换手后重新延续趋势,要么就趋势逆转。前方受阻可以理解为“刹车”,这有点像我们开车的时候一样,前方遇到了障碍,车速非常快,你可能需要点刹几下,让车速降下来,然后等障碍消除继续前进或重新选择方向。
上图通策医疗连续两次在大涨后出现明显的缩量,成交量跟不上,说明需求萎缩,前方受阻,这种情况很容易产生急跌。但是,这种时候是很难判断的,有一定的误导性,因为通常会把缩量视为正常的调整。如何区分是不是正常调整,主要还是看之前是不是经历过明显的加速,如果之前明显加速了,或者趋势已经走了很久了,这个时候缩量上涨是非常危险的(放量滞涨更危险),逆转的概率会大大提高。而如果发生在相对较低的位置,且没有经历过明显的加速,可能就是正常的调整。
前方受阻形态也是非常常见的见顶或见底信号,区别于上述几种见顶形态的是,前方受阻没有一个准确的标准图形,需要从供需格局角度去理解。同时,上面几种形态,比如吞没形态、乌云盖顶形态和刺透形态、早晨之星和黄昏之星都容易产生尖顶或尖底,而前方受阻的形态,往往会产生平顶平底或圆弧顶圆弧底。
二、持续形态
上面讲了重要反转形态组合,那么,在市场走势中,除了反转形态,就是持续形态。也就是说,市场要么反转当前走势,要么维持当前走势,只有这两种情况。
在我们交易中,我们其实只有两个任务
一是判断当前走势是不是反转;二是判断当前走势是不是持续。
判断反转是最重要的,因为反转意味着原有走势的结束,新趋势的形成,这些反转点,就是我们交易的关键点。而一些不能反转的位置(也就是持续形态),我们可以作为持股条件或者加仓点。
下面是几种比较典型的持续形态: 1、上升趋势中的缩量回踩(加速后除外)或下降趋势中的缩量反弹(恐慌后除外),其供需格局的意义是没有足够的力量改变当前趋势;
- 趋势中的和趋势方向一致的放量K 线,比如上升趋势中的放量上涨,下降趋势中的放量下跌,其供需格局的意义是对当前趋势的加强;
- 趋势中的和趋势方向一致的跳空缺口,其供需格局的意义也是对当前趋势的加强;
- 走势中没有明显方向倾向的K 线,比如低量的小阳小阴,其供需格局的意义是平衡,无力改变当前走势;
- 除了上面几个,如果范围更宽一点,我们可以把所有不能引起反转的形态,都看作为持续形态。也就是说,我们可以用排除法来确定持续形态,排除掉所有可能引起反转的形态之后,剩下的都视为持续形态,无法改变现有走势。
从这个角度来讲,其实交易的核心,是捕捉确定性更高的反转形态以及持续形态,而对于一些无法确定方向的形态,保持观望,等待下一步信号确认。换句话说:
当你持股的时候,在没有看到清晰的反转形态形成的见顶信号时,你可以选择继续持股;当你空仓等待的时候,在没有看到清晰的反转形态或持续形态形成的买入信号时,你应该选择继续等待。
以上就是结合日本蜡烛图,从供需格局的角度讲解了一些重要的K 线组合形态的意义。还是那句话,其实形态本身并不重要,也不必死记硬背这些图形,而是要穿透形态的表象,理解背后供需格局的意义,只有这样,在面对复杂的图形演变的时候,才能不迷惑。
4.3 量价分析的两个基本原则
我们在实际交易中,经常会表象欺骗,被走势带情绪,导致做出错误的判断。
你一定听说过,我们要跟随市场,这句话是没错的。但是,我们跟随的到底是什么?很多人经常根据涨跌得出非常肤浅的结论,用来判断市场是强还是弱。比如,一只个股明显大涨了,甚至是加速了,它看起来非常的强,我们要跟随它吗?上升趋势的末端,会出现剧烈的高量波动,虽然此时依然是上升趋势,但如果你总是在这种明显的加速后入场,长期看必败无疑。这貌似也是“跟随”,但这种跟随就是“追涨杀跌”的根源。因为这种跟随,只是对于表象的跟随,而非对股价变化本质的跟随,这个本质就是供需力量的变化。从表面看,它走势强劲,但是从供需格局看,加速就是对于需求的透支,事实上需求可能已经变弱了。
此时,你看到的“强”,是表面的强,从供需格局理解,反而是“弱”。
另外,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我们都知道,上涨的时候,放量更好,说明需求强劲,但是为何几乎所有的顶部,都是成交量最大的时候?只看表象,是无法真正理解的。
因此,我们要引入两个量价分析的原则,所有的量价分析,都要回归到这两个基本原则去思考。
一、供求关系原则
供不应求,股价上涨,供过于求,股价下跌,供需平衡,股价震荡。
股票和所有的商品都是一样的,都有商品属性,和市场上的猪肉、水果没有什么区别。如果大家都不愿意卖出,则供应量稀少,而此时恰恰想买的人多,自然就需要出高价才能买到,价格就上去了。至于你买的原因是低估,还是因为成长性,亦或是一个事件驱动,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供不应求,产生的结果就是上涨。反之亦然,下跌的时候也是如此,下跌的原因是供过于求。
所以,供求关系,是股价运行的最基本原理,也是我们反复讲的股价变化的第一性原理。股价是由供求关系驱动的,而供求关系的变化是由“人的行为”主导。从这个角度来说,量价分析本质分析的是人性,是人的群体行为,以及人对事件的态度和反应。我们只要衡量清楚,在某一个时间点上,到底是需求的力量大,还是供应的力量大,然后跟随之,做出有概率优势的应对即可。需求力量压倒供应,就会推动股价上涨,这里做多就有概率优势,反之,如果供应力量压倒需求,这里做多就容易亏钱,就要选择回避等待。
供求关系原则,是量价分析中最重要的原则。
二、因果关系原则
1、成交量和股价的因果关系
根据上面讲的供求关系原则,推动股价上涨的,是需求,需求大于供应,才会推动股价上涨。需求通过什么来体现?成交量。也就是说,股价上涨,是需要成交量去推动的,这个成交量的背后,就是强劲的需求。
因此,我们也可以理解为,成交量是因,股价是果,我们就可以得出:
①在上升趋势中,成交量放大了,股价上涨,这就是因果匹配,果确认了因,成交量起到了推动股价上涨的作用,这就是正常行为。这里背后的供需关系,是强劲的需求向上竞价,吃掉了供应,需求明显占优。
②在上升趋势中,成交量放大了,但是却不能再推动股价上涨,或者说巨大的成交量推动股价上涨的幅度很小,和成交量的放大不匹配,这就是因果背离,放大的成交量没有起到推动股价上涨的作用,是异常的量价行为,就需要我们特别注意,这就是见顶信号之一的放量滞涨的原理。这里背后的供需关系,是强劲的需求被强劲的供应平衡掉了,无法占据优势。
③在下跌趋势中,成交量放大了,股价下跌,这也是因果匹配,果确认了因,成交量起到了推动股价下跌的作用,这就是正常行为。这里背后的供需关系,是强劲的供应向下竞价,吃掉了需求,供应明显占优。
④在下跌趋势中,成交量放大了,但是却不能再推动股价下跌,或者说巨大的成交量推动股价下跌的幅度很小,和成交量的放大不匹配,这就是因果背离,放大的成交量没有起到推动股价下跌的作用,是异常的量价行为,就需要我们特别注意,这就是见底信号之一的放量滞跌的原理。这里背后的供需关系,是强劲的供应被强劲的需求平衡掉了,无法占据优势。
⑤还有一种情况,在上涨过程中或许下跌过程中,没有成交量支撑,即无量上涨和无量下跌。一般来说,无量上涨和无量下跌要看具体情况,也是量价不匹配的行为,这一点我们在4.1 节都讲过了,可以去复习一下。
总之,成交量和股价的因果关系,简单来说,就是成交量大小和股价变化幅度的匹配情况,相应的成交量会带来相应的股价变化,如果相匹配,就是正常的量价行为,如果不匹配,就是异常,要引起注意。代入交易里面,正常的时候你就正常做,异常的时候,保持观望就好了,虽然异常的时候也有可能走出赚钱行情,但毕竟是小概率,你不能总是去赌小概率。
2、逻辑和走势的因果关系
走势融合一切信息,简单来说,所有的一切逻辑、原因,都会体现在走势里面。这是从市场的角度观察市场,资金行为会提前(聪明资金先知道)或者恰当地反映了当下发生的利好或利空。
既然逻辑会通过走势去反映出来,我们就可以得出:
①因为某个逻辑(利好),股价上涨了,或者因为某个逻辑(利空),股价下跌了,这就是逻辑和走势的相互印证,果确认的因,属于正常的行为。
②反之,出现了某个利好,或者某个强大逻辑,但是股价不涨,并没有反映这个利好,这就是因果背离,是异常的行为,就要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这里面可能会有两种原因:
一是你认为逻辑很强,但是市场资金却不认可,逻辑不被走势验证,那所谓的逻辑就是你的一厢情愿,很有可能是你错了。
二是这个强大的逻辑,可能已经充分被市场反映过了,已经透支了,强大的逻辑已经兑现在股价里了,未来可能就没有空间了。比如,一家公司的产品价格不断上涨,推动业绩大增,股价涨了三倍,这个时候,产品价格可能继续上涨,但是股价已经不涨了,因为这种利好早就反映在上涨了三倍的股价里面了,反而,这个时候产品价格如果略有松动,可能就会导致股价大跌。
反过来也是一样的。出现某个利空,但是股价反而不跌了,这也是因果背离,这种情况写出现,可能是走势已经充分反映了当前的利空,反而有可能是见底征兆。
通过判断逻辑和走势的因果关系是相互确认还是背离,我们就可以识别出正常还是异常,从而决定操作。很多人大亏的根源,就是一厢情愿地抱着一只自认为逻辑强大的股,陷入漫漫熊途,而没有考虑走势对逻辑的印证。
因此,我们分析的重点,不要放在逻辑和原因上,而是放在走势上,或者说是放在走势(果)对逻辑(因)的反应上。因为所谓的利好利空,无论你知道的还是不知道的,以及是不是被市场认可,统统都会通过走势去反映出来。
逻辑(因)会通过走势(果)去表现,而走势是逻辑的反映。逻辑是走势的基础,走势是信息的结果。有强大逻辑的不一定都能走好(因果背离),但能走好必定有其原因(只是可能你暂时不知道)。
因果关系原则的核心,即起因决定结果,出现了什么原因,理应导致相应的结果。从逻辑的角度,因为一个利好股价上涨,从成交量的角度,因为成交量放大股价上涨,这都是因果匹配,属于正常的行为。但是,如果理应上涨,却没有上涨,那就是因果背离的异常行为。
我们可以简单地这样去理解:
该干什么,结果干了,那就是正常的;该干什么,却没有干什么,那么我们就要反过来想:一个强大的利好,或者所有的信息和形态都显示要上涨,但是却不涨了,这就是因果背离,该涨不涨,我们就要反过来想,就有可能是市场告诉你要跌了;同理,一个利空,或者所有的信息和形态都显示要下跌,但是却不跌,这也是因果背离,该跌不跌,我们也要反过来想,就有可能是市场告诉你要上涨了。
这就是因果关系原则作用,用来寻找到正常和异常,我们就可以兑现到交易中,正常的时候持股,异常的时候要迅速做出反应,或观望,或捕捉稍纵即逝的买入或卖出机会。
供求关系和因果关系原则,是量价分析的核心,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寻找“变化”和“不能变化”的位置,寻找“正常”和“异常”的位置,寻找“逆转”和“不能逆转”的位置,结合概率思维,捕捉有概率优势的交易点位。在面对复杂的走势变化和复杂的图形的时候,当你感觉到困惑和迷茫,请你回归到这两个原则去思考,一切都会变得简单和豁然开朗。
5. 结构
我们上一章讲了量价基础,和一些经典的量价形态组合,但是仅仅观察某个位置的量价行为是不够的,我们要把具体的量价行为,带入走势结构中去分析。
所谓走势结构,我们可以理解为是一组或多组量价行为构成的走势合集。也就是说,量价行为是微观视角,在此视角下,我们看的是具体的一个点;而走势结构是量价行为的上一级,格局更大一些,是偏宏观的视角(相对于量价行为),在此视角下,我们看的是一条线
(一段走势)。
一组或多组量价行为组合在一起构成的所有走势,只有两个结果,要么形成了趋势,要么无法形成趋势。换言之,我们可以把所有的走势归纳为趋势和震荡两类,而趋势又分为上升趋势和下降趋势。那么,所有的走势结构,无非就是三种:
- 上升趋势(上涨结构);
- 下降趋势(下跌结构);
- 区间震荡(震荡结构)。
这三种走势结构,继续往下发展,有两种可能性,要么延续,要么转折。所以,在识别走势结构后,任务就只剩下两个:判断走势的延续还是转折。
在某种条件下,走势可以延续,比如上升趋势中的需求持续大于供应,下降趋势中的供应持续大于需求,以及区间震荡中的供需持续平衡,原有走势得以延续。但随着事情发展,一旦到了供需透支和转换的临界点,原有走势就会发生转折,趋势或震荡终结。换言之,趋势和震荡会相互转换,转换类型有六种;
- 上升趋势转换为区间震荡;
- 上升趋势转换为下降趋势;
- 区间震荡转换为上升趋势;
- 区间震荡转换为下降趋势;
- 下降趋势转换为区间震荡;
- 下降趋势转化为上升趋势。
走势结构转换或有转换迹象的点,会形成关键区域和关键点。如果走势结构延续的话,会产生中继点,如果走势反转的话,会产生衰竭点、反转点等。这些关键点,即为有概率优势的买卖点信号,比如上述的2、4产生卖点,3、6产生买点。
所以,这里就形成一个基础的分析框架:
- 识别当前结构走势;
- 判断当前走势是延续还是转折(从而选择不同的策略);
- 识别当前结构延续或转折的关键点(有可能产生中继或转折的量价行为);
- 根据有概率优势的关键点识别买卖点交易信号。
以上就是接下来要讲的第五章的主要内容。
5.1 结构类型定义
所有的走势结构,无非就是三种类型:上升趋势(上涨结构)、下降趋势(下跌结构)、区间震荡(震荡结构)。
1.1 上升趋势和下降趋势
一、趋势的定义
上升趋势的定义:高点越来越高,低点也越来越高;
上升趋势
高点越来越高;低点越来越高
下降趋势
高点越来越低;低点越来越低
二、趋势的形成
从供需格局角度解释,趋势形成的原因,是在某个时间周期上,供需出现不平衡。当需求大于供应在同一价格上,没有足够的筹码供买家买入,买家要想买入更多筹码,只有出价更高,于是就推动股价上涨,如果需求能够得以维持,需求持续大于供应,就形成了该时间周期上升趋势。也就是说,上升趋势是需求持续大于供应的结果。反之亦然,下降趋势是供应持续大于需求的结果。趋势一旦形成,只有当出现一个力量打破这种局面,供需格局发生了变化,趋势才会改变。比如,在上升趋势中,原本是需求持续大于供应,在某个点,需求跟不上了(透支了),之前买入的人都变成了潜在的卖方,此时供需力量开始反转,供应增大(包括之前买入的),压倒了需求,上升趋势就会终结或者反转。
趋势的形成有两个要素,一是时间周期,二是在这个时间周期下供需的持续不平衡。
所谓时间周期,即趋势是有级别的。任何一段趋势,都有特定的时间框架约束。在日线级别上的上升趋势,可能在月线上只是一个震荡,在30分钟上的一个明显的下降趋势,在周线上可能根本看不出来。所以,讲趋势之前,一定要明确一个前提,就是该趋势的时间周期。如果你做超短线,30分钟、15分钟时间周期可能才是你的选择,如果你做中长线,日线和周线就是最佳周期。我个人来讲,只看一个级别,就是日线。我们整个系列内容,只要我没有特别说明,一般都默认为是日线级别的时间周期。
在这个时间周期上出现的持续供需不平衡,就会产生该级别的趋势。
另外一点,并非一定要每天大阳线的上涨或者每天大阴线的下跌才是最强的趋势。上升趋势中,也会有小级别的回调,只要不影响当前时间周期的供需格局,就无法改变当前级别的趋势,反而一些小级别的回调,成了低风险介入点,也就是“顺大势逆小势”的理论来源。而一些趋势中看似强劲的大阳线或大阴线,反而有可能是一种异常“透支”行为,是趋势终结的前兆。这些我们后面都会讲到,
三、趋势的识别方法
清晰的趋势,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最简单的判断趋势的方法,就是“肉眼可见”,什么意思?就是你打开K线图,退后两米,看见K线的延伸方向是向右上角,那就是上升趋势。
看见K线的延伸方向是向右下角,那就是下降趋势。
当然,“肉眼可见”的方法判断趋势,只能定性,不能精准定量,但是仅仅一个定性,已经足够我们用了,很多时候趋势是显而易见,但是很多人视而不见,原因不在于方法,而在于看问题的方式。你总是带着先入为主的思维,会导致你看不见“显而易见”的趋势。
如果非要给趋势“定量”,辅助我们判断,我认为可以识别趋势的最简单易行的方法有两个,一个是趋势线,一个是均线。
- 趋势线
当一只个股上升的时候,我们在K线图上,连接两个以上的低点,就可以得到它的上升趋势线。连接低点的原则,要考虑尽可能覆盖更多的低点:
当股价在趋势线以上,就是上升趋势,当股价跌破趋势线,上升趋势终结。上升趋势终结后有两种可能性,一是有可能形成下降趋势,二是有可能进入区间震荡。
下降趋势则相反,连接两个以上的高点,就可以得到它的下降趋势线。连接高点的原则,要考虑尽可能覆盖更多的高点:
当股价在趋势线以下,就是下降趋势,当股价向上突破趋势线,下降趋势终结。下降趋势终结后有两种可能性,一是有可能形成上升趋势,二是有可能进入区间震荡。
- 均线
均线本身也是趋势线的一种,每个软件都自带,因此使用起来更加方便。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操作级别,设置一条均线作为趋势参照。比如,如果你做的级别较小,你可以参照5 日线,如果级别适中,可以参照20日线,如果你对波动的容忍度很高,持股都是按月,你可以以60日线或者半年线为参照,用哪个均线,没有标准答案。
下图以20日线为依据,识别趋势的案例:
大家看,仅仅一条20日均线,就解决了很多主观判断的困扰,就捕捉到了主升,回避掉了主跌。你完全可以只做20日线以上的个股,只做上升趋势,你的成功率将大大提高。
需要注意的是,均线设置好,不能随意改变,比如你本来用20日线作为趋势判断方法, 20日线以上你默认为趋势向上,可以交易,跌破20日线退出。这是交易的一致性原则。但是,如果当你的股跌破20日线的时候,你开始说服自己,再等等看看30日线破不破,这就违背了交易的一致性原则,你变得没有标准。这就是经典的手表理论,你用两个手表,是无法知道当前的正确时间的。
上面是两种识别趋势的方法,都很简单,不必让自己过于复杂,简单的工具就够了。你要记住,清晰的趋势都是显而易见的,如果当一个趋势需要你拿着尺子去量需要用复杂的计算得出来的时候,这个趋势一定不是清晰的趋势,一定不是可以让你轻松赚钱的趋势。重复一遍,清晰的趋势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只关注清晰的趋势,就足够让你在市场取得成功。如果你在清晰的上升趋势中都赚不到钱,其余的地方更赚不到钱。
当然,无论用哪种方法,都不是完美无缺的,都会有成本,我们的目的,是给自己一个参考,一个进入交易和退出交易的依据。
1.2 区间震荡
一、 区间震荡的定义
股价向上始终无法突破前高,或者略有突破前高就折回,股价向下也始终无法突破前低,或者略有突破前低就折回。股价始终在高点和低点之间交替上涨或者下跌做上下波动运行,没有明显的趋势和方向。
区间震荡
股价在高点和低点之间的区间内,做上下波动运行
二、区间震荡的形成
从供需格局角度解释,区间震荡形成的原因,是在某个时间周期上,供需双方均衡,谁都没有足够的力量带领股价脱离当前区域,导致上下震荡,陷入僵持,从而形成一个横向区间。区间震荡一旦形成,只有当出现一个力量,打破这种僵持的时候,才会改变区间震荡局面。比如,出现强劲的需求的时候,会带领股价向上突破离开区间,在出现强劲供应的时候,会带领股价向下突破离开区间。在区间中,向上还是向下选择方向,皆有可能,取决于供需双方哪个力量更强。
三、区间震荡的识别方法
清晰的震荡,也是可以肉眼可见的,在图表上,我们可以用两根水平线,标识出区间的顶部和底部,股价在区间内运行,就是区间震荡:
需要注意的是,区间震荡并非都像上图这么标准,我们不要拘泥于表象,而是从供需格局角度去理解,因为区间震荡形成的原因是供需的相对平衡,但是这种平衡并非恰好的五五开,有可能是这个时间段需求强一些,下一个时间段供应强一些,图形上可能就是高低不平(有时候会冲出区间再折回,造成假突破陷阱)。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因为所有的走势只有两种,要么形成趋势,要么无法形成趋势,无法形成趋势的就是震荡,我们排除掉上升趋势和下降趋势,剩下的可以全部归纳为区间震荡。
由于清晰的趋势出现的时间很少,大概也就是30%左右,所以,震荡才是 常见的走势,可以说大部分时候市场都是在震荡的。
在上升趋势或下降趋势中,当趋势维持了一段时间后,往往会形成一个震荡平台,略作喘息,然后再继续或者反转。这是因为,在趋势中,供需双方中占优势的一方被逐步消耗,供需的天平是就从倾斜逐步向平衡运行,当达到平衡的时候,就会形成区间震荡,然后在区间内大家修整,等待新的供需格局形成,再去选择方向。所以,区间震荡根据其后的方向,也可以分为吸筹平台(向上选择了方向)和派发平台(向下选择了方向)。
区间震荡内的量价行为,是没有明显的规律的,供需双方持续性都不够,谁的力量稍微大一点,都可以改变走势,经常是今天涨明天跌,甚至是波动很大(尤其高位区间)。换句话说,这个区间里面,其实上下的可能性都很大。
这里还要结合我们讲的位置判断,高位区间,尤其是天量的高位区间,是非常危险的,往往都是见顶前兆,是派发平台。而低位区间,尤其是地量低位区间,代表了供应的衰竭,往往是见底前兆,此时,只需要少量需求,就可以反转为上升趋势。
总之,识别清楚当前市场是处于清晰的趋势中,还是区间震荡中,以及是不是处于趋势和区间的转折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市场处于不同的结构走势中,要选择不同的策略。比如,对于趋势为基础的策略,在区间震荡其实是 容易亏钱的区域,要比单边下跌的熊市更加危险,因为区间震荡里面蕴含了非常多的假突破,会导致频繁止损。而区间震荡里面采取反趋势策略(摆动策略)往往有更好的收益,也就是区底买区顶卖。
5.2 四阶段划分
把走势结构(趋势和区间震荡)连接起来,就形成了股价运行的轨迹。
通常来说,一只个股的股价运行,分为四个阶段:吸筹阶段(对应区间赛荡),上涨阶段(对应上升趋势),派发阶段(对应区间震荡)、下跌阶段(对应下降趋势),这是股价运行的周期特征。
这四个阶段可能大家都很熟悉,也就是股票魔法师、温斯坦等等西方交易大师的划分方法:
- 第一阶段:长期横盘,构筑底部阶段(区间震荡结构)
- 第二阶段:脱离底部,进入上行周期阶段(上升趋势结构)
- 第三阶段:横盘筑顶阶段(区间震荡结构)
- 第三阶段:进入下行周期阶段(下降趋势结构)
上是一个通常的股价运行的完整结构,无论大盘,板块还是个股,大多脱离不了上述的运行规律,可能极个别会有微小差异,比如有的阶段会过长,有的偏短,有的在第三阶段短而急促,形成尖顶,但无论细节怎么变,底层逻辑这些都没有脱离资金的运作规律,也就是供需原理。
上图是迈为股份2021年4月到2022年12月的走势结构,可以发现,基本是按照四阶段运行的,很显然,最容易赚钱的阶段,就是第二阶段(上升段),而最容易亏钱的阶段,是第四阶段(下降段)。
上面进的这四个阶段,看起来并不复杂,一讲很多人就能明白,但是能理解其背后原理的人少之又少。为了便于我们掌握,还是有必要从供需原理角度,来对这四个阶段做一个详细拆解和分析,也就是说,为何会形成这样的阶段?
1、 第一阶段供需格局:供需两弱
市场(个股)在持续下跌一段时间后,该卖的都卖了,抛压减轻,供应萎缩,但是此时由于市场还没有从悲观情绪中恢复过来,买入意愿也不强,导致需求不足,此时成交量逐步缩减到地量,股价小幅波动,这就是供需两弱的局面,市场在这种情况下达到弱平衡,体现为地量窄幅区间震荡。
第一阶段的量价行为特征:弱势小幅震荡,成交量越来越低,逐步达到地量水平,K线形态大部分都是窄幅,小K线居多。
这就是筑底阶段的供需关系,这个阶段往往会持续很长时间。
所以,供需两弱, 一般都是大型底部的供需关系特征。
当这种情况发展到某一时刻,会有一些先知先觉的买家进场,这些买家买入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股价已经跌得有价值了,其于对于价值的长期看好,认为此时是低估的,长期看是有利可图的。在这些买家的推动下,价格开始上涨,成交量逐步放大,成交量放大后,动量投资者会入场(走势图上开始出现看多形态),会推动股价进一步上涨,从而使股价进入第二阶段。
案例:
上图是比亚迪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的走势,图的左边部分,股价形成了一个一年多的窄幅区间,供需两弱,达到弱平衡。直到2020年的2月份,成交量开始放大,需求出现,逐步战胜供应,带领股价向上进入第二阶段上升趋势,实现了五倍张幅。后续的上涨过程中,也不是一波趋势达到的,而是经过数次“基底+上升趋势”的模式实现的。
另外,此图可以让你直观的感受下顶部和底部的成交量差异,图的右半部分平均成交量大概是左半部分平均成交量15倍,体现了那句古老的话:天量天价,地量地价。
2、 第二阶段供需格局:供不应求
在第一阶段后期,基于一些价值投资的买入,成交量开始温和放大,因为第一阶段已经耗尽了供应,该卖的都卖出了,这个时候不需要太多的成交量,就可以推动股价向上,随后,动量投资者的加入使需求充足,成交量继续放大,股价开始脱离底部。
第二阶段的量价行为市场特征:一进二初期,成交量温和放大,小阳线或者中阳线居多,随着行情发展,成交量继续放大,偶尔伴随着放量长阳突破,红肥绿瘦,阳线数量明显多于阴线。同时,优质股会先于大盘脱离底部,部分优质股或者高景气板块率先走出来。这些往往是接下来的领导板块或者领导股。
优质股会率先反弹,这也是我们讲的价格发现机制的原理(价格发现机制详见《交易思维模式》)。一轮大熊市中,泥沙俱下,几乎没有个股可以幸免。在熊市过后,市场慢慢进入复苏,那么,同样两只个股放在你面前,有一只增速非常高的高景气方向的优质股,一只毫无亮点的甚至业绩亏损的股,你会选择哪个呢?肯定你会选“好股”。所以,“好股”总会率先复苏,会先于市场上涨,这是“价格发现机制”在起作用。所以,在价格发现机制下,同等条件,聪明资金,一定会选择在比价效应下更有“价值”的目标,填平所谓的价值洼地,促使价值回归。这些都会体现在“价格”的变化上。
无论你做长线还是做短线,股价从第一阶段进入第二阶段的时间点(我们后面章节要讲的转折点),就是最佳的做多时机。做长线可以安心持股,做短线在此时胜率也非常高。最佳的买入时机,就是股价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的转折点位置。
随着第二阶段的发展,越是接近第二阶段后期,股价的波动就越不规律,因为早先进入的买家非常想脱手以保住自己丰厚的利润,而后知后觉的被赚钱效应吸引进来的不稳定的情绪化交易者就会入场,此时已经消耗了太多的需求,该买的都买了,股价就会开始调整,进入第三阶段。
案例:
上图是芯源微2021年3月至2021年9月的走势,图的左侧,芯源微经历了长期的第一阶段地量窄幅震荡,然后在5月份开始成交量温和放大,需求出现,股价进入第二阶段。第二阶段中,体现出明显的红肥绿瘦特征。整个第二阶段主升,股价上涨2倍多。随后,波动明显加大,股价进入第三阶段。
3、第三阶段供需格局:供需两强
市场(个股)在经历了第二阶段的主升后,股价涨幅巨大,需求被过度透支,市场(个股)估值也开始高估。此时,基于基本面低估入场的交易者,会出现兑现意愿(可能因为股价到了目标位,也可能是估值已经疯狂),导致股价开始变得不稳定。但是此时,依然有很多后知后觉的追涨的贪婪交易者入场,所以会使股价波动加剧。在第二阶段,需求远强于供应,现在需求被过度透支,供需重回平衡,且之前的需求(买盘)都变成了潜在的供应(卖盘)。
此时的供需平衡,不同于第一阶段的是,第一阶段为低量的供需两弱,是弱平衡,但是第三阶段为高量的供需两强,买卖双方意愿都非常强,就会导致股价大幅波动,是强平衡。
第三阶段的量价行为市场特征:成交量非常大,第三阶段的成交量往往是第一阶段的数倍,也往往会大于或等于第二阶段的成交量,区别于第一阶段的小阴小阳,取而代之的是长阳长阴经常穿插出现,波动剧烈,市场分歧巨大。
第三阶段,是非常容易亏钱的阶段,尤其是不能追涨,一旦追涨,很容易导致短期大幅回撤。
第三阶段对于中长期投资者来说,属于兑现阶段,对于短线交易者来讲,此时依然有大量的交易机会,但是因为波动大,难度也远大于第二阶段。此时的策略,只能在回踩关键点
(比如区间底部的支撑)低吸,而拉升卖出,逆波操作。
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第三阶段都会转为第四阶段的下降趋势,也有很多情况(尤其是早期涨幅还不是很大的时候),第三阶段形成一个基底,开始又一个第二阶段的上涨(这就是上升过程中的基底,也可以理解为此时的第三阶段重置为第一阶段)。
所以,一定要记住,第三阶段选择方向有两种可能性,一是转化为第四阶段的下降趋势,二是重新再开启一个第二阶段的上涨趋势,至于怎么选择,要看当时的量价行为、所处的位置以及整体市场强弱和有没有持续的事件刺激等。
案例一:转化为第二阶段
上图是宁德时代2021年3月到2021年12月的走势,图的左侧是一波清晰的上升趋势,也就是第二阶段,7月份-10月份,宁德形成了第三阶段的横盘震荡,但是在第三阶段后期,宁德成交量逐步萎缩,区间内从供需两强的强平衡过渡到供需两弱的弱平衡,然后向上选择方向,重新开启一波第二阶段的上升趋势。
案例二:转化为第四阶段
上图是华熙生物2021年3月-2021年12月的走势,图的左侧是清晰的第二阶段主升段,随后在 7 月份,股价进入接近一个月的第三阶段强势震荡,成交量明显放大,随后在 7 月 23日和26日出现两根大阴线,尤其是26日的巨量阴线,带领股价向下选择方向,进入漫长的第四阶段主跌段。
4、第四阶段供需格局:供过于求
在第三阶段的大幅波动后,市场开始选择方向,如上面所讲,如果市场非常强(比如大牛市),第三阶段就会形成一个上升过程中的基底,选择向上突破,重置为第二阶段。但是也有很多情况,第三阶段大幅换手后(强手换到弱手),股价会向下突破,进入第四阶段。越是后期基底,越容易向下选择方向进入第四阶段。
第四阶段和第二阶段的量价行为是相反的。在第三阶段股价区间震荡后,股价最终跌破区间底部关键点的支撑,开启第四阶段的主跌段。与向上突破需要明显放大的成交量来确认不同,第四阶段的向下突破并不一定需要成交量的明显放大来确认。向下突破如果成交量放大意味着更加糟糕的情况,但也不要错误地认为成交量不大就比较安全。
第四阶段的量价行为市场特征:刚刚进入第四阶段初期,成交量往往会较大,中阴线或者大阴线居多,因为此时供用强劲,很多动量或趋势投资者,会根据图形破位加入抛售行列。随着抛售的不断进行,供应减轻,随后转为小阴线,成交量逐步萎缩,进入阴跌,偶尔伴随着低量反弹(下降趋势中的弱反都是离场时机)。第四阶段整体来说绿肥红瘦,阴线数量多于阳线,股价不断创出新低。
第四阶段进入下降趋势,交易难度是非常大的,这个时候,最好是不碰处于第四阶段的股票。如果非要做,也不是没有机会,要利用好恐慌(因为恐慌后是有概率优势的位置,后面我们会讲到),快进快出,做一波反弹后立即退出。
在最容易亏大钱的两种方式中,在第四阶段逆势死扛是其中之一。处于第四阶段的股,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结束下跌,死扛会导致大亏。这一点要特别注意。你只需要做到一点,回避第四阶段的股就可以了,如果做反弹,要等恐慌或反转的信号出现,而不是在下跌中盲目抄底。
案例:
上图是韦尔股份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的走势,图的左侧,韦尔股份股价形成了一个第三阶段的区间震荡,然后向下选择方向,股价进入第四阶段。在第四阶段中,至少出现了三次弱反弹,都没有改变下降趋势,弱反成了离场时机。2022年5月至8月,股价迎来喘息,形成一个区间震荡,有点构筑第一阶段的迹象,但是最终还是向下选择方向,这个平台就成了下降趋势中的基底,股价再次进入第四阶段,
所以,这里一定要理解,所有的区间震荡,最终都有两种走垫可能,向上或者向下,至于怎么走,取决于供需双方力量孰强孰弱。一个实践经验是,越是早期的低位区间,向上选择方向的概率更大,越是后期的高位区间,向下选择方向的概率更大。
以上就是关干股价四个阶段的划分,识别股价所处的阶段,理解背后的原理,有助于我们选择有概率优势的时机。比如,你在下跌阶段(第四阶段)中去做多,胜率肯定远不如在上升阶段(第二阶段)做多。换句话说,效率最高的做多交易,应该发生在股价的第二阶段,这个阶段因为股价是整体向上的,或者是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的转折点,这个位置容错率会非常高。而第四阶段应该是坚决回避的,第四阶段中虽然也有反弹,但是想赚下降趋势中反弹的钱,难度是很大的。而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比较中性,有交易机会,但是选择的策略应该是低吸高抛,死拿不动在第三阶段只能是来来回回的过山车。
所以,识别所处的阶段,也是一种大局观。后面我们还会具体讲到,量价分析的步骤,要先从结构走势着眼(大处着眼),识别当前所处的阶段,然后才是从量价行为入手(小处着手)。很多人之所以做不好交易,或者胜率不高,就是太陷入量价行为的细枝末节,而缺少了对结构和趋势的整体认识,缺乏大局观。比如,股价明明处于第四阶段,你还找所谓的回踩低吸的买点,成功率会很低的,而同样的回踩低吸策略用在第二阶段,那简直是赚钱神器,几乎一买一个准。
最终你就会理解,结构的意义,是用于识别市场(个股)背景,提醒自己不要逆势而为。
阶段不同,胜率不同。
当然,阶段只是一个模糊的划分,并非所有的走势都像上面理论讲得这么清晰,所以,这里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我们要认识到,阶段划分,只是给走势进行定性的,而非定量,精准的买卖点定量,要回归到具体点位上的量价行为中。
如此,一个大的分析和交易框架就形成了,先区分(找准)高胜率的走势结构(比如确定第二阶段),然后在这种高胜率的走势结构中再去找匹配的买卖点,成功率会大大提高。比如,我们先识别到当前股价处于第二阶段,我们可以选择突破买点、回踩买点;如果我们识别到股价处于第一或第三阶段,我们要放弃突破买点(因为区间震荡突破成功率非常低),而选择在回踩区间底部低吸;而如果我们识别到股价处于第四阶段,那大部分时候需要等待,这个时候逆势做多胜率会明显降低,只能在恐慌后或转折点控仓交易。
阶段不同,选择的买卖点策略不同,这就是对走势结构进行划分的意义。
5.3 走势的延续
前面我们讲了走势结构的定义,所有的走势,归纳起来无非是两类,形成趋势或无法形成趋势。趋势又分为上升趋势和下降趋势,而无法形成趋势即为区间震荡。当趋势或区间震荡形成的时候,在具备一定条件的情况下,这种走势会得以延续,直至出现另外一个力量打破当前的供需格局,走势才会改变。在这种打破原有供需格局的力量出现之前,所具备的可以使原有走势延续的条件或特征,就是我们需要掌握的。如此,我们就可以选择有概率优势的操作,比如在上升趋势,只要趋势能延续,我们就做多,在下降趋势中,只要趋势延续,我们就要空仓,而在区间震荡中,如果震荡延续,我们只能低吸高抛。
所以,明白当下处于什么走势结构中,以及当前的走势结构是不是能够延续,对于操作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本节内容,我们就讲走势结构的延续特征。
一、趋势的延续特征
上升趋势形成的原因,就是因为需求大于供应,买家需要出价更高,才能获得足够的筹码,于是就推动股价上涨。上涨同时又会吸引更多的买家,基于趋势和动量的投资者会在趋势形成后入场,如此正向循环,推动股价持续上升,形成上升趋势。反之亦然,当供应大于需求的时候,卖家想要脱手手里的筹码,只能向下出价,于是就推动股价下跌。下跌同时又会触发更多的卖家加入抛售行列,有的可能是因为触发了止损点,有的可能是因为趋势被破坏了,如此推动股价持续下行,形成下降趋势。
所以,一般来说,在这种循环反馈下,趋势往往都是有惯性的。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第一个结论:
需求大于供应,是上升趋势形成和延续的必要条件;供应大于需求,是下降趋势形成和延续的必要条件。
当然,上升趋势和下降趋势,并非一直上涨或一直下跌,上升趋势中也会有回调,下降趋势中也会有反弹,这是因为在趋势发展的过程中,总会有人买入和卖出,买卖力量在更小时间单元内并非一直保持均衡或压倒性优势的,就会导致在短期内股价波动。比如,上升趋势中的某个时间点,总会有人兑现,他们兑现的原因并不重要,也许有自己的思考,认为股价已经到了目标价,或者因为自己的资金需求等等,有时候兑现的筹码多一些,导致短暂的供应战胜需求,股价就会向下波动。但是,这种短暂的兑现,是不是会改变趋势中的总体供需格局,才是趋势能不能保持的关键。换句话说,这种短时间的兑现,如果不能改变当前趋势中总体需求大于供应的格局,那就是上升趋势中的正常回调,反而有利于趋势的加强(因为不稳定的筹码离场了,弱手筹码被强手接走),如果改变了,供应开始战胜需求,上升趋势就结束了。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第二个结论:
趋势中的回调(或反弹),如果不破坏原有趋势构成的条件,趋势将会按原有的方向延续。
上升趋势中的回调,如果显示出供应有限(体现在回调的时候成交量明显小于上升的成交量),那么,就无法改变需求大于供应的格局,上升趋势就会延续。反之亦然,下降趋势中的反弹,如果显示出需求有限(体现在反弹的时候成交量明显小于下降的成交量),那么,就无法改变供应大于需求的格局,下降趋势就会延续。
理解了这一层,其实我们就可以利用起来,比如,在上升趋势中的缩量回调中,识别和选择低风险入场点。这是因为,大的结构依然是上升趋势,而上升趋势中的缩量回调显示出无法改变上升趋势这个大结构,那么,回踩的位置自然就是有概率优势的交易点位。这些,我们后面的章节会有详细讲解。
另外,还有一些特殊情况,某些个股在个别时候,因为一些资金行为,会出现拉抬打压、对倒等情况,或者出现一些突发事件导致股价放量波动,这些时候会使量价行为短暂出现较大变化,然后等事件影响趋弱后回归正常。此时,就可以借助趋势线来判断趋势是不是延续。
简单来讲,如果股价波动不跌破趋势线,就可以认为趋势是延续的。趋势线可以看作是供需力量的强弱之比,比如,趋势线沿着 45°角度上行,这个角度就是供需的力量之比,当 45°变成 30°(角度变缓),说明需求力量开始走弱,供应加强,而当 45%变成 60°(角度变陡),说明趋势开始加速,可能进入高潮区域。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第三个结论:
可以用趋势线判定趋势是不是延续,破趋势线,趋势终结,不破趋势线,趋势延续。上升趋势中,上升趋势线的角度变缓,说明供需的天平开始倾斜,需求走弱,供应加强,而上升趋势线的角度变陡,说明趋势开始加速,可能进入高潮区域。下降趋势反之。
案例 1:
上图是恒顺醋业 2020 年 2 月到 9 月的走势,可以看出,恒顺醋业走了一波明显的上升趋势,过程中一直体现出需求大于供应的特征,绿肥红瘦,中间的回踩一般都是缩量的。8 月份,恒顺醋业开始加速上涨,斜率变陡,股价进入高潮区域,随后下跌明显放量,供应开始占据上风,最终跌破趋势线。上图完整地展示了一段上升趋势的特征,包括需求持续大于供应、缩量回踩、加速、反转等。
案例 2:
上图是中信博 2021 年 11 月至 2022 年 5 月的走势,这是一波清晰的下降趋势,跌幅达到了 80%。在下跌过程中,体现出明显的供应大于需求的特征,绿肥红瘦,中间在急跌后往往都有反弹,但是反弹不足以改变下降趋势,直至 5 月份,在供应衰竭后,成交量明显放大,才反转了下降趋势。如果在这个下降趋势中逆势持股死扛,将会导致巨大亏损。
二、区间震荡的延续特征
区间震荡形成的原因,就是在某个时间段,供需力量相对均衡,双方谁也没有足够的力量带领股价离开当前区域,当股价运行到区间顶部和底部的时候,就折回,于是就形成的区间震荡。因为清晰的趋势很少,可以说市场(个股)大部分时候都是区间震荡的。
区间的形成,背后的心理因素是“锚定效应”和“自我实现”。我们从这两个心理因素来做一下解释。
当股价运行到前低位置(区间底部),本身想卖出的交易者,基于“锚定效应”,会锚定前低这个价格作为参考(因为前低这个价格可以轻易获得,一眼就能看到),也就是基点。这个时候只要是股价稍微一停顿,卖出的交易者认为股价在前低位置获得了支撑,倾向于再观察一下,卖出的意愿就会降低。场外准备入场的交易者也是,看见股价停顿,认为前低的支撑起到了作用,倾向于在这里买入。于是,原本计划卖出的人卖出意愿降低,买入的人进场,股价就真的获得了支撑。当很多人都这样想的时候,市场就真的这样了。这在心理学上,叫做“自我实现”。
反之亦然。股价运行到压力位置或者前高位置(区间顶部),本身想卖出的交易者,会锚定前高这个价格,这个时候只要是股价稍微一停顿,很多人就会认为这里有压力,股价过不去,卖出的意愿就会加强。场外准备入场的交易者也是,看见股价停顿,过不去前高,无法形成有效突破,倾向于在这里选择观望。原本计划买入的人买入意愿降低,卖出的人意愿加强,股价就自然而然地被压力位置压制,从而产生回落,需要重新蓄势。
在这种心理因素下,区间震荡就形成了,这同时也是支撑位和阻力位的形成原理,支撑位和压力位会在前低和前高附近形成,因为很多人锚定了这个价格(锚定价)进行操作。参考的人越多,相信的人越多,就真的成为了事实——市场自我实现。
一个区间震荡是不是能延续,我们就要分析有没有足够的力量打破这种供需平衡。打破供需平衡的观察点,其实就是区间的顶部和底部。如果股价有效突破区间顶部,那就说明需求战胜了供应,如果这种需求能持续,区间震荡就转为上升趋势了。反之,如果股价有效突破区间底部,那就说明供应战胜了需求,如果这种供应能持续,区间震荡就转为下降趋势了。
案例 1:
上图是乐普医疗 2022 年 5 月到 10 月的走势,图的左半部分,股价形成了一个为期4 个月的区间震荡,可以看出,股价在运行到前高或前低附近的时候,就折回,这是“锚定效应”和“自我实现”的体现。在区间震荡过程中,成交相对低迷,供需弱平衡。
直至 9 月份,强劲的需求开始出现,占据压倒性优势,体现在向上突破的过程中成交量数倍放大,需求战胜供应,带领股价成功突破。突破成功后,有一波缩量回踩,说明突破后的兑现产生的供应不足以改变突破的供需格局,需求依然占优,此时,区间震荡顺理成章地转化为上升趋势。
案例 2:
上图是中天科技 2022 年 6 月至 12 月的走势,图的左半部分,股价形成了一个大约四个月的区间震荡,股价在区间内,同样是运行到前高或前低附近就折回,在区间震荡中,成交量相对低迷,供需形成弱平衡,直至11 月份,强劲的供应出现,占据压倒性优势,体现在向下突破过程中成交量放大数倍,供应战胜需求,股价完成向下的突破,区间震荡转化为下降趋势。
由上面两个案例可以看出,区间震荡的必要条件,就是供需双方在一个时间框架内势均力敌。此时的成交量也是相对平衡的,而随着震荡的发展,一般是从左到右,成交量逐步萎缩。
区间震荡最终都会突破,要么向上,要么向下,至于是向上还是向下,取决于在区间的右侧,谁的力量更强。需求更强,就向上突破,供应更强,就向下突破。所以,在区间震荡的时候,要保持空杯心态,不要预测突破的方向,而是跟随。区间内的交易机会,主要来自区间顶部和底部两个位置,最佳的做多策略,就是在区间底部获得支撑的时候低吸,在区间顶部遇到压力的时候高抛,直至选择方向。而止损点,应该设置在区间底部往下1%-2%的位置。
5.4 走势的转折
上一节我们讲了走势结构的延续特征,本节讲走势结构的转折(转换)。
因为走势无非是趋势和无法形成趋势(区间震荡)两类,如果趋势(包括上升趋势和下降趋势)不能延续(即趋势终结),会出现下面的情况:
(1)上升趋势→区间震荡(①)或下降趋势(②)
(2)下降趋势→区间震荡(③)或上升趋势(④)
如果区间震荡不能延续,会出现下面的情况:
(3)区间震荡→上升趋势(⑤)或下降趋势(⑥)
上面是两种走势结构之间的转换,如果连接三个走势结构,会更复杂一点,比如:
上升趋势→区间震荡→上升趋势(上升趋势经过了区间震荡过渡后,重新恢复)上升趋势→区间震荡→下降趋势(上升趋势经过了区间震荡过渡后,不能恢复)下降趋势→区间震荡→下降趋势(下降趋势经过了区间震荡过渡后,重新恢复)下降趋势→区间震荡→上升趋势(下降趋势经过了区间震荡过渡后,重新恢复)
不限于上面几种情况,趋势和区间震荡结合起来,会有多种变化,但不管走势结构多么复杂,如果拆分开来分析临近的两个走势结构,无非就是上面讲的①②③④⑤⑥六种情况。所以,我们只需要搞清楚当前的走势结构和下一个走势结构之间的关系就行了,即当前的走势结构是延续(上一节讲的内容)的概率更大还是不能延续的概率更大,不能延续即转换或转折。至于之前的走势结构,和下一个之后的走势结构,都不必关心,过去的已经发生过了,你没办法改变,而未来发生什么,也不必过于忧心,到时候自然会有相应的量价结构供我们分析。
下面,我们就逐一分析下临近的两个走势结构之间的转折特征。
一、上升趋势的转折特征
如上图所示,上升趋势可以转换为两种走势,即区间震荡(①)或下降趋势(②),如果转换为区间震荡,就形成了一个基底,基底再发展为上升趋势(区间震荡就成为了上涨中继平台)或下降趋势(区间震荡就成为了平顶)。如果上升趋势直接转换为下降趋势,就形成了尖顶。
这有点像我们5.2节讲的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和第四阶段的转换,我们之前主要是讲的阶段特征(下略),本节主要是讲转折点的特征。
基于我们之前讲过的内容可以得知, 上升趋势形成的原因,是因为需求持续大于供应,随着上升趋势发展,股价不断拉高,需求被不断透支,且需求都被不断转换为潜在的供应。终于有一天,获利盘越来越多,卖出意愿不断增强,需求不再占有压倒性优势,供应开始慢慢涌现,和需求达到了平衡,此时,股价将进入区间震荡(第①种情况),而如果此时供应非常强劲,或者出现了比较大的利空导致抛压很强,股价有可能直接进入下降趋势,形成尖顶(第②种情况)
上升趋势出现转折点的特征:
- 进入转折之前,往往有比较明显的加速,也就是有透支需求的行为。
- 在加速后,出现供需格局变化的量价行为,比如成交量开始萎缩,说明需求跟不上,或者放量滞涨,说明供应抵消了需求,供需出现平衡,此时进入区间震荡的概率非常大;而在加速后如果出现巨大的反向成交量(放量阴线),供应开始战胜需求,则股价很容易形成尖顶,直接进入下降趋势。
- 在进入区间震荡或出现放量阴线后,可能会有反弹,但股价不再创新高,或略有新高就折回,此时的低量反弹,是对上升趋势终结的确认。
- 可以捕捉的关键信号:加速阳钱(尾声信号)、放量滞涨(尾声信号),放量阴线(反转信号)、缩量反弹(确认信号)。
案例:
上图是奥联电子K线走势图,图的左半部分,奥联电子股价在两个月内涨了两倍。2023 年2月7日,出现一根放量阳线,这是趋势末端的加速信号,随后在2月9日冲高回落,放量滞涨,这根K线是对之前加速的确认。这两根K线都是股价即将进入调整的信号,但是此时到底是以什么方式调整(是进入区间震荡还是直接向下反转),不得而知,需要进一步跟踪。2 月 14 日,出现一根放量阴线,因为之前已经出现了很多调整的苗头,而这根放量阴钱,就是趋势即将终结的信号。2 月 20 日,股价出现一次反弹,但成交量相对较低,低量反弹说明不能改变供应强大的格局。随后,股价大跌。
奥联电子这个见顶案例,可以捕捉的关键信号包括:加速阳线(尾声信号)、放量滞涨(尾声信号)、放量阴线(反转信号)、缩量反弹阳线(确认信号),如果我们以这种关键信号形成卖出规则,按章操作,就可以站在“大概率”的一方,而不会情绪化的被波动带着走。此时如果我们持有奥联电子,可以选择在图中加速阳线和放量滞涨K线位置减仓(此时是左侧信号,上升趋势仍在,只不过进入末期),在放量阴线和低量反弹位置清仓(此时是右侧信号,上升趋势已经被证明终结)。
二、下降趋势出现转折点的特征
如上图所示,和上升趋势相反,下降趋势也可以转换为两种走势,即区间震荡(④)和上升趋势(③),如果转换为区间震荡,就形成了一个基底,基底再发展为下降趋势(区间震荡就成为了下跌中继平台)或上升趋势(区间震荡就成为了平底)。如果下降趋势直接转换为上升趋势,就形成了尖底。
基于我们之前讲过的内容可以得知,下降趋势形成的原因,是因为供应持续大于需求,随着下降趋势发展,供应被不断透支,且供应都被不断转换为潜在的需求,终于有一天,当该抛售的都差不多抛售完毕了,供应不再占有压倒性优势,需求开始慢慢涌现,和供应达到了平衡,此时,股价将进入区间震荡(第③种情况)。而如果此时需求非常强劲,或者出现了比较大的利好导致需求很强,股价有可能直接进入上升趋势,形成尖底(第④种情况)
下降趋势出现转折点的特征:
- 进入转折之前,往往有比较明显的加速下跌或恐慌性抛售,也就是有透支供应的行为。
- 在加速下跌(恐慌)后,如果成交量开始萎缩,说明供应已经被消耗殆尽,或者放量滞跌,说明需求抵消了供应,此时进入区间震荡的概率非常大;而在加速下跌(恐慌)后如果出现巨大的反向成交量(放量阳线),则股价很容易形成尖底,直接进入上升趋势。
- 在进入区间震荡或放量阳线后,有回踩,但股价不再创新低,或略有新低就折回,此时的低量回踩,是对下降趋势终结的确认。
- 可以捕捉的关键信号:加速或恐慌阴线(尾声信号)、放量滞跌(尾声信号)、放量阳线(反转信号)、缩量回踩(确认信号)
案例:
上图是天孚通信2022年3月至2022年9月的走势图,这一段走势上,有两个明显的反转点,都是在明显地加速下跌(红框内)之后,出现强劲的需求(黄框内),由此形成了尖底。加速下跌过程中,说明供应被透支殆尽,该卖的都卖出了,此时再出现强劲的需求,因为抛压本身就小了(该卖的都卖出了),就很容易形成尖底,下降趋势直接反转为上升趋势。
下面两个案例,是恒生电子、中国软件走势图,它们就没有上图天孚通信这么强的需求压倒性战胜供应,在明显地加速下跌(红框内)之后,依然有供应抵抗,形成了一个小的区间震荡(黄框内),在区间内消化掉供应后,股价稍作回踩后才反转:
在以上底部反转的案例中,可以捕捉的关键信号包括:加速阴线(下降趋势尾声信号)、放量阳线(反转信号)、区间内的缩量回踩K线(确认信号)。如果做下降趋势的反转,最佳的买点有两个,一是第一根放量反转阳线,此时说明强劲的需求刚开始出现,有可能改变当前的供需格局,需求开始占据上风,此时买入是具有概率优势的,止损点设置在该阳线的最低点下面1%的位置,破了止损点,说明反转失败,要退出交易;二是在底部反转后的缩量回踩K线,此时缩量回踩,说明供应不足,无法改变当前的反转格局,止损点设置在区间最低点下方1%的位置。
三、区间震荡的转换特征
当你打开任意一幅K线图,你会发现,区间震荡,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走势。区间震荡是连接趋势的,区间震荡的两端,一定是趋势。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把区间震荡看作是趋势的过渡。区间震荡可以连接两个上升趋势,此时区间震荡就是上升过程中的基底;区间震荡可以连接两个下降趋势,此时区间震荡就是下跌过程中的基底;区间震荡也可以连接上升趋势和下降趋势,此时区间震荡就是顶部或者底部。
如上图所示,在区间震荡之后,会出现两种可能性,要么转换为上升趋势(⑤),要么转换为下降趋势(⑥),至于往哪个方向转化,要看具体的供需力量孰强孰弱。因为区间震荡的形成,说明在区间内供需打成平手,相对均衡,谁也没有足够的力量带领股价离开区间。只有后面出现一个力量打破了这个平衡,股价才会离开区间。如果需求力量更强,战胜了供应,那么,股价将向上突破区间,至于原因,根本不重要,有可能是因为一个利好,也可能是因为资金意图。反之亦然,如果供应力量更强,战胜了需求,股价将向下突破。
区间震荡出现转折点的特征:
- 区间右侧,成交量逐步萎缩,区间持续越长,成交量越容易萎缩。说明供需经过了长时间的拉锯,已经消耗了大量的买卖双方的筹码和意志力。成交量萎缩后,说明供需力量都开始转弱,此时,无论哪一方发力,都容易战胜对方。
- 向上突破区间,一般来说必须要放量,成交量越大越好,因为需要证明有强劲的需求,股价才能突破成功。而向下突破区间,不一定放量(放量意味着更差的情况),因为股价靠着自重就可以一路阴跌(因为没有需求),跌破区间。
- 最重要的观察点,就是区间顶部和底部的位置,这也是我们上一节讲的“锚定效应”的原理,当区间顶部被放量突破的时候,基于“锚定效应”,看图的交易者有可能会选择跟随,从而加强了突破的成功率。反之亦然。区间底部被放量突破的时候亦是如此,会引发恐慌性抛售,此前还在坚持的投资者会在恐慌中放弃抵抗,从而加强了向下突破的成功率。
- 在区间震荡中,做多的投资者,趋势策略的买点应该建立在区间顶部被成功突破的时候,此时有可能是新一轮上升趋势的开始,止损点设置在区间顶部下方1%的位置;而反趋势投资者的买点,应该建立区间底部突破失败的位置,区间底部突破失败,股价将折回区间,止损点设置在区间底部下方1%的位置。
案例:
上图是兆易创新2021年3月至2021年8月的走势图,图的左侧,股价形成了一个为期个月的区间震荡,5月24日,股价试图向下突破区间,但是失败了,此时是反趋势策略的买点,止损点可以设置在区间下方1%的位置,这个买点风险是极小的,因为即便是失败,止损幅度也会非常小。6月17日,股价放量向上突破区间,此时是趋势策略的买点,因为成功突破意味着一波新趋势的开始,此时买入,止损点可以设置在区间顶部下方1%的位置,或者设置在突破K线的最低点,这两个位置,都是证明突破失败的位置。主要注意的是,能不能突破成功,要结合市场背景分析。在市场很强的时候,向上突破成功率会较高,但是在弱势市场,假突破经常存在。所以,整体来说,弱势市场买突破,意味着是风险更大的交易,这一点,一定要有心理准备。
5.5 关键点
在一段K线走势中,并非是所有的位置都是有参考价值,但有些明显的点位,因为锚定效应的因素,可以让我们清晰的获得概率优势,即关键点。
关键点具备如下特征:
(1)可以轻易获得,在图表上可以轻易的观察到点,如前高、前低等位置;
(2)不寻常的量价行为,如成交量明显放大或萎缩,长阳线和长阴线,十字星等;
(3)供需格局的转换时,出现的突破点、转折点和中继点等点等。
(1)和(2)都属于明显的参考点。我们下面进入详解。
一、明显的参考点
所谓明显的参考点,就是我们在看图表的时候,不需要思考,可以轻易获得,一眼就能看到的位置。举个例子,我们随便打开一张图,你首先会注意到哪些位置呢:
很明显,你首先会注意的就是图中画圈的这些地方,也就是一眼就能看到的高点和低点。
这些位置,打开K线图,不需要思考,你的注意力就会不知不觉地集中在上面。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是因为有限注意力效应(在《交易思维模式构建》里面有详解)导致的。因为我们注意力是有限的,是稀缺资源,我们的大脑下意识地就会组织我们注意一些最突出的位置(最高点或最低点),或者特征最明显的位置(天量位置或地量位置)。
同时,因为锚定效应(在《交易思维模式构建》里面有详解),我们的操作就会下意识地锚定了这些明显的价格。
简单来推演一下。
当股价运行到前低位置(区间底部),本身想卖出的交易者,会锚定前低这个价格作为参考(锚定效应),这个时候只要是股价稍微一停顿,卖出的交易者认为股价在前低位置获得了支撑,倾向于再观察一下,卖出的意愿就会降低。场外准备入场的交易者也是,看见股价停顿,认为前低的支撑起到了作用,倾向于在这里买入。于是,原本计划卖出的人卖出意愿降低,买入的人进场,股价就真的获得了支撑。很多人都这样想的时候,市场就真的这样了。这在心理学上,叫做“自我实现”。
反之亦然。股价运行到压力位置或者前高位置(区间顶部),本身想卖出的交易者,会锚定前高这个价格,这个时候只要是股价稍微一停顿,很多人就会认为这里有压力,股价过不去,卖出的意愿就会加强。场外准备入场的交易者也是,看见股价停顿,过不去前高,无法形成有效突破,倾向于在这里选择观望。原本计划买入的人买入意愿降低,卖出的人意愿加强,股价就自然而然地被压力位置压制,从而产生回落,需要重新蓄势。
除了前高和前低这种位置之外,天量K线或者地量K线的高低点,也是如此。天量发生的位置,一般要么是加速(向上加速是高潮,向下加速是恐慌),要么是突破(向上或向下),要么是反转。天量K线说明什么?说明这里参与交易的人最多,在这里的出价的人(量)也是最多的,那么,这里就是高换手区,也是成本聚集区,当过于一致的时候(消耗了巨大的需求或者供应),该买的都买了,或者该卖出的都卖出了,容易引发股价反向运动或者大幅震荡。地量K线和天量K线相反,地量本身说明供需两弱,供应不足,需求也不足,在供应不足的情况下,如果有积极的需求出现,就容易引发股价反转(或反弹)。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位置,恰恰也是支撑位和阻力位的形成位置。
支撑线的画法,其实就可以设置在前低位置或者放量K线的底部,阻力线的画法,可以设置在前高位置或者放量K线的顶部。举个例子:
支撑位或阻力位在明显的参考点形成,股价也经常在这种位置发生转折,这个图也解释了上面的分析,锚定效应起了关键作用。
但当价格处于支撑位和阻力位之间时,很难判断谁胜谁负,随着价格逼近支撑位或阻力位,供需双方越来越投入,总有一方会失败,价格突破战不可能既成功又失败,只有两种可能,要么成功,要么失败。最容易判断战争胜败的时候,就是在战争即将结束的时候。在这个时候,你可以看到市场究竟是冲破支撑和阻力位继续前行,还是清清楚楚地在支撑位或阻力位反弹逆转。
根据以上分析,当股价处于支撑位或阻力位的时候,配合量价行为分析,就可以捕捉高胜率买卖点。
如果一个人采取的是反趋势策略,那么支撑和阻力就是概率优势的直接源泉。价格在前期高点或低点处反弹的倾向就是反趋势交易者的概率优势所在。如果支撑和阻力坚守不破,以这种机制为依托的反趋势策略交易者就能赚钱。相反,如果一个人用的是趋势跟踪系统,那么支撑和阻力位的突破才是要害。
总之,前高(区间顶部)、前低(区间底部)、天量K线的高点(或低点)、地量K线的高点(或低点)这几个明显的参考点,都是市场明显的心理变化出现的位置,股价很容易在这些位置发生改变。因为很多交易者重视图表上的这些参考点,所以说这些参考点是十分有意义的。
二、供需格局的转换点
量价关系,体现的就是供需格局的变化。那么,原有供需格局被打破的位置,就是关键点。
我们上一节已经讲了走势结构之间的相互转换:
上升趋势(供不应求)被打破,改变为横盘震荡(供需平衡)或下降趋势(供过于求);下降趋势(供过于求)被打破,改变为横盘震荡(供需平衡)或上升趋势(供不应求);横盘震荡(供需平衡)被打破,改变为上升趋势(供不应求)或下降趋势(供过于求)。
供需格局被打破的位置,会出现“突破点、反转点,中继点”。这些供需格局逆转的位置,基本就是新一轮行情的启动点,所以,“突破点、反转点,中继点”就是关键点。
突破和反转,和上面讲的前高、前低、放量K线、缩量K线是分不开的,因为突破和反转,基本都发生在这几个关键位置。
①突破点
突破点很容易理解,就是股价突破区间震荡的前高位置(或前低位置),只有突破前高(或前低),创出新高(或新低),才能证明新一轮的趋势开始。
突破点往往都伴随着放量的长实体K线,股价放量突破前高或前低,和上面讲的明显的参考点相得益彰。
股价一旦发生突破,就面临两个结果,突破成功或者突破失败,要用概率思维去理解。不管怎么说,趋势的起始点,就是突破点。这种位置就是关键点。
②转折点
转折点,顾名思义,股价反转了原有趋势。转折点一般伴随着吞没线(反包)、放量的逆转锤头线或墓碑线(长上影或长下影)。
转折点同样是非常重要的关键点,一般都能揭示重要的顶部或者底部。
③中继点
中继点的意思是,无法改变原有趋势的量价行为出现的位置,这种位置一般出现在上升趋势的缩量回踩中,或者下降趋势的无量反弹中。这种位置,基本逻辑就是顺大势逆小势的买点的位置。
中继点非常关键,但是中继点不如突破点和反转点容易识别,突破点和反转点一般伴随着放量(力量大才能改变原有趋势),而中继点一般伴随着缩量(力量小才无法改变原有趋势)。中继点是趋势中的补偿性买点。
这三个关键点,如果说和趋势的关系,突破点是趋势的形成点,中继点是趋势的延续点,反转点则是趋势逆转位置。这三种关键点,都是交易的最好的点位,也是效率最高的点位。
5.6 关键信号
上一节我们讲了关键点,本节我们讲关键信号。关键点和关键信号不是同一个东西,简单来说,关键点是量价发生的位置,是静态的,关键信号是行为,是动态的。
在实际的量价分析中,要切记一点,并非所有的 K 线形态都有意义,大多数 K 线并没有清晰的指向性,对于我们判断行情走势并不能起到多大的帮助,过于在意每一根 K 线反而容易陷入细枝末节,从而失去大局观。而一些关键信号,尤其是在关键点出现的关键信号,是可以提升判断的概率的,这才是我们要关注的重点。简而言之,在关键点(正确的位置)识别出关键信号(有概率优势的量价行为),成功率就会大大提高。
关键信号分为四类:突破信号、反转信号、衰竭信号、中继信号。除此四类之外,还有一种不关键的信号,我们称之为:平衡信号。
一、突破信号
发生的位置:一般来说,突破信号一定发生在从区间需荡转化为上升趋势或下降趋势的时候,也就是说,突破只会出现在区间震荡的量价行为中,通过突破行为,改变了原有的供需格局。
因为区间震荡的供需格局是供需双方的相对平衡,那么,突破的供需格局原理,可以这样理解:
需求出现,打破供需平衡‐‐向上突破 供应出现,打破供需平衡‐‐向下突破
1、向上突破的量价行为:
①股价突破前高(区间顶部);
②成交量明显放大(成交量越大突破成功概率越高,信号越可靠);
③向上突破之前,成交量逐步萎缩(或量价比较均衡),波动收窄(突破前的成交量越低、波动幅度越窄信号越可靠,说明供需弱平衡,在供需两弱的情况下,此时供应不足,稍
有一些需求,就会带来股价向上突破,如果成交量放大需求强劲,向上突破成功率就会提升)
④量价行为表:放量长阳,且收盘在相对高位;
⑤向上突破后能站住,2~3 个交易日不再折回区间内,否则,就是假突破。需要注意的是,弱势市场,或者到了板块行情的后期,经常会出现假突破。
案例:
上图是华中数控 2022 年 9 月至 2023 年 4 月走势,从上图可以看到,2022 年 10 月 17 日,华中数控放出巨量向上突破,成交量差不多是低迷期的 5 倍以上,说明强劲的需求出现,打破原有供需平衡的局面,股价创出新高,且突破后股价虽然有震荡,但未在折回区间内,这是一个成功的突破信号,自突破成功后,股价从区间震荡转为上升趋势,半年内涨幅超过 100%。在突破之前,可以看到非常低迷的成交量和股价的窄幅波动,股价弱平衡,为成功突破打牢了基础。
2、向下突破的量价行为:
① 价突破前低(区间底部)
②成交量明显放大(成交量越大突破成功概率越高,信号越可靠)
③向下突破之前,成交量逐步萎缩(或量价比较均衡),波动收窄(突破前的成交量越低,波动幅度越窄信号越可靠,说明供需弱平衡,在供需两弱的情况下,此时需求不足,稍
有一些供应,就会带来股价向下突破,如果成交量放大供应强劲,向下突破成功率就会提升)
④量价行为表现:放量长阴,且收盘在相对低位
⑤向下突破后,股价在 2~3 个交易日不再折回区间内,否则反而可以判定股价倾向于见底。
案例:
上图是帝尔激光 2022 年 9 月至 2023 年 5 月的走势,从上图可以看到,2022 年 11 月 10 日,帝尔激光放巨量向下突破,说明强劲的供应出现,打破原有供需平衡的局面,股价创出新低,且向下突破后,股价再没有折回区间,这是一个成功的向下突破信号,自突破成功后,股价从区间震荡转为下降趋势,在随后的半年内,跌幅超过 40%。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收盘价不能创出新高的上涨,以及不能创出新低的下跌,不叫突破,说明股价依然维持在了区间内,屈于区间震荡。
二、反转信号
发生的位置:反转信号,只发生在上升趋势或下降趋势,顾名思义,“反转”改变了原有的供需格局。
因为趋势的形成,是建立在供需两方有一方明显占优的情况下的,那么,反转的供需格局原理,可以这样理解:
需求出现,打破供应占优的格局‐‐向上反转; 供应出现,打破供需占优的格局‐‐向下反转。
- 向上反转的量价行为:
①股价不再创新低,或股价当日触达新低后折回,收在高位,能体现出需求开始占优;
②成交量明显放大(成交量越大反转成功概率越高,信号越可靠);
③向上反转之前,股价经历了一段清晰的下降趋势后,要么出现了明显的供应萎缩,比如随着下跌成交量越来越低,线越来越窄,要么出现了恐慌,成交量明显放大,供应一次性出清;
④量价行为表现:放量长阳或放量长下影线(阳包阴、锤头线),且收盘在相对高位。
案例:
上图是贵州茅台 2022 年 6 月至 2023 年 2 月的走势,从上图可以看出,贵州茅台先是弱势震荡,在 2022 年 10 月 10 日放量向下突破,形成一段清晰地下降趋势。在下跌后期,成交量明显放大,说明出现恐慌性抛售,导致了供应出清。这个时候,在抛压大幅减轻(我们可以理解为恐慌导致该卖的都卖了)的情况下,2022 年 11 月 1 日,出现一根明显的放量大阳线,且收盘在高位(阳包阴形态),证明有强劲的需求入场,此时,强劲的需求成功的反转了原有供应占优的局面,股价反转向上,形成上升趋势。自反转信号出现的两个月,股价大幅上涨超过 40%。那根出现在 11 月 1 日的放量大阳线,就是反转信号,也是我们可以识别的交易信号。
- 向下反转的量价行为:
①价不再创新高,或股价当日触达新高后折回,收在低位,能体现出供应开始占优;
②成交量明显放大(成交量越大反转成功概率越高,信号越可靠);
③向下反转之前,股价经历了一段清晰的上涨趋势后,要么出现了明显的需求不足,比如随着上涨成交量越来越低,K 线越来越窄,要么出现了加速,成交量明显放大,透支了需求;
④量价行为表现:放量长阴、放量长上影线(阴包阳、墓碑线),且收盘在相对低位。
案例:
上图是杰普特 2022 年 7 月至 2022 年 11 月的走势,从上图可以看出,杰普特先是有一波清晰地上升趋势,在上涨后期,成交量明显放大,说明出现加速,导致了需求透支(我们可以理解为加速导致了该买的都买了)。2022 年 8 月 19 日,出现一根明显的放量大阴线,且收盘在低位(阴包阳形态),证明有强劲的抛压,此时,强劲的供应成功的反转了原有需求占优的局面,股价反转向下,形成下降趋势。自反转信号出现的两个月,股价大幅下跌超过40%。那根出现在 8 月 19 日的放量大阳线,就是反转信号,也是我们可以识别的交易信号。
需要注意的是,反转信号出现前的量价行为很重要,决定了反转的成功率。一般来说,向上反转之前越是有明显恐慌或明显的供应衰竭,向下反转之前越是有明显的加速或明显的需求衰竭,反转信号成立的概率很高。在出现反转信号的时候,一定要跟随信号立即应对操作,而不是等确认,更不是心存侥幸的任由事态发展。因为这个信号的出现,是供需格局改变的第一个信号,这个时候局面都是可控的,不要等到不可控的时候,才想起来应对,错过第一个交易信号,就会变得非常被动,心态会明显受到影响。
三、衰竭信号
衰竭,简单理解,就是维持原有走势的供需格局中的优势力量,逐步减弱,开始让位于对方,就会导致原有走势的改变。衰竭可以分为需求衰竭和供应衰竭。
1、需求衰竭
发生的位置:上涨趋势中。
上涨趋势如果想维持住,必须有足够的需求,压倒供应,简而言之,就是在上涨过程中,要有持续的买盘,体现出供不应求。但是,随着股价的上涨,终究有一天,需求会被消耗完毕,具有买入意愿的人明显减少。当该买的都买了,买盘就会变成潜在的卖盘,供需格局就会发生反转。这就是需求衰竭的量价原理。
需求衰竭的量价行为有两种,一是加速,二是需求不足。
①加速的量价行为:持续的斜率陡峭的向上放量大阳线,往往发生在上升趋势的末端(上升趋势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之后)
一只个股正在走向上趋势,突然连续出现较大买盘,推动股价快速上涨,成交量明显放大,斜率变得陡峭,就意味着加速。加速的过程中,明显放大的成交量,推动股价形成大阳线,说明有持续的买盘涌入,这种行为快速消耗了需求,证明看好的人生怕错过,不计成本的买入了。那么,如此一来,站在场外有买入意愿的人就少了。同时,获利盘增加了,兑现意愿的人就增加了。此时,供需格局天平开始倾斜,下跌的概率加大。换句话说,该买的都买了,潜在的卖盘就大于买盘了,这些买盘随时都会变成卖盘,股价开始变得不稳定。所以,加速后的结果,往往出现剧烈波动或者快速下跌。一般来说,强劲的趋势终结之前,都有加速段,我们可以把加速视为趋势终结的左侧信号。
案例:
上图是赣锋锂业2021年5月至2022年2月的走势图,上图出现了两次加速段,都是成交量放大,斜率变得陡峭,两个加速段后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调整,第一次加速段后调整了一个月,调整幅度达20%,调整后供应萎缩,股价再次回升。第二次加速后出现了反转信号,股价进入下降趋势,在随后的五个月中,股价跌幅近50%。由此可见,加速后调整的概率是非常大的,虽然你没有办法精确判断加速的最高点,但是这里减仓依然是长期稳健盈利的最佳选项。如果总是想赚完最后一个钢镚,也会陷入短期较大回撤的风险。另外尤其要记住的是,加速后是不适合买入的,是概率劣势的位置,所谓:加速无买点。
同时,要注意区分加速和突破的区别。虽然单独看K线形态加速和突破有些类似,但发生的位置完全不同。加速发生在趋势末期(趋势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而突破发生在趋势开始(一般是区间震荡的右手边)。
②需求不足的量价行:缩量滞涨
除了加速可以作为强劲趋势见顶的左侧信号之外,一些不是那么强劲的温和趋势,也有可能见顶之前没有加速段。这种情况,在一波上涨趋势后,会出现成交量明显跟不上,说明需求减弱,缺少动力继续支撑股价走强,但是由于此时成交量不高,同时也说明供应不足,这种情况很容易僵持。在僵持的过程中,如果迟迟没有需求出现,就很容易导致向下突破或反转,往往会形成平顶或者圆弧顶,这也是“盘久必跌”的来源。
案例:
上图是航发动力2021年10月至2022年4月的走势,图的左侧,航发动力有一波温和的上升趋势,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加速形态,但是由于需求跟不上,供需陷入僵持,形成一个区间震荡。在区间震荡过程中,供需相对平衡,但是由于需求迟迟不能出现,最终股价向下突破,区间震荡就成了平顶。在随后的三个月,股价跌幅接近50%。
2、供应衰竭
发生的位置:下降趋势中。
下降趋势不同于上升趋势,上升趋势要想维持住,需要足够的需求(体现在相对较高的成交量上),但下降趋势不需要量,只要缺少需求(买盘),不需要太多的供应(成交量),股价就可以陷入阴跌。所以,下降趋势的中的缩量导致的供应衰竭,不能作为买入条件,这一点区别于上升趋势中的供应衰竭(下面中继信号会讲到)。换句话说,在下降趋势中,我们判断供应衰竭,仅仅看缩量是不够的,最佳的供应衰竭信号是恐慌性抛售。
恐慌的量价行为:在下降趋势中,突然出现斜率陡峭的向下放量大阴线,往往发生在下降趋势的末端(下降趋势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此时,因为下跌已经持续了很久了,这个时候突然再放量大跌,很容易导致持仓死扛的人心理崩溃,该卖的和不该卖的都卖了,此时不需要太多的需求就可以引起反弹。恐慌性抛售,是放量的供应衰竭,可以视为是供应的一次性出清。恐慌的量价行为可以简单的记作,缓跌后的急跌。
案例:
上图是恒瑞医药是2022年1月至2022年8月的走势,图的左半部分,是一波清晰的下降趋势,在下降趋势末端,2022年4月25日,恒瑞医药放量跌的,次日再次放量大跌,此时说明市场进入恐慌性抛售,一些持股死扛的人内心崩溃,开始非理性卖出,导致成交量急剧放大,供应在此时出清,此时的量价行为,表现为“缓跌后急跌”的形态。随后,因为供应已经衰竭,不需要太多的需求(成交量),就可以拉动股价反弹,在随后的三个月,股价大幅上涨近50%。
所以,恐慌底是成功率非常高的底部形态,要注意的是,在下降趋势中,不能因为缩量就判断下降趋势结束,因为下降趋势不同于上涨趋势,上涨趋势必须有量,而下降趋势是不需要成交量支撑的。在下降趋势末端,如果出现恐慌性抛售,见底反弹的概率非常大,这是可以识别的底部形态。
上面讲的突破信号、反转信号和衰竭信号,都是可以改变供需格局的信号,使原有走势发生变化,而中继信号,和这几个信号想法,是不能改变原有走势的信号,使原有走势得以维持。中继信号包括上涨趋势、下降趋势和区间震荡。
1、上涨中继
发生地位置:上涨趋势中
我们知道,上涨趋势的维持,从供需格局角度来说,就是需求持续大于供应。因为趋势的形成和演绎,并非一天两天,是需要时间的,在这个过程中,也会有一些兑现,那么,只要这种兑现(卖方力量)不能动摇需求的优势地位,那就无法改变上涨趋势,即上涨趋势中的供应不足,产生上涨中继信号。
上涨中继的量价行为:缩量回踩,显示出卖出意愿不强,不破坏原有上升趋势的构成条件(供不应求)。
从供需角度理解,回踩的时候缩量,说明卖方意愿不强,不破原有的上升趋势,说明在更大的周期层面,需求依然是占优的。这就是上升趋势保持的必要条件。如此,上升趋势中的缩量回踩,就产生了低风险的买点——中继买点。这类买点是非常好的参与上升趋势的买点,会频繁出现在上升趋势中,也是最容易把握的买点。
案例:
上图是长城汽车2021年3月至2021年8月的走势,这个阶段股价涨幅超过100%,在这段上升趋势中,可以清晰地找出三个上涨中继信号(图中的箭头位置),我们可以看出,这三个位置,都出现了明显地缩量回踩,K线呈现出窄幅形态,这种量价行为发生在上涨趋势中,说明没有足够的供应改变原有上升趋势需求占优的局面,那么,上升趋势得以延续。
如此,缩量回踩的位置,就是低风险的买入信号。
2、下跌中继
发生的位置:下降趋势中
下降趋势之中,本身就说明供应强劲,需求不足,这是维持下降趋势的供需格局原理,下降趋势中,偶尔也会出现反弹,可能是一些价值投资者基于“足够便宜”开始入场,也有可能是一些突发事件刺激。下降趋势中出现的反弹,最重要的观察点是成交量,因为想改变下降趋势,需要强劲的需求战胜供应,而带量反弹,才能证明需求强劲。如果在反弹中成交量跟不上,即可以判定为反弹中需求不足,这种情况很难改变原有供需格局,即下降趋势中的需求不足,产生下跌中继信号。
下跌中继的量价行为:缩量反弹,显示出买入意愿不强,无法改变原有下降趋势的构成条件(供过于求)。
案例:
上图是通策医疗2023年1月至5月的走势,这是一波清晰的下降趋势,股价跌幅超过 30%,在这波下降趋势中,股价有三次尝试反弹,但是都没有成交量支撑,说明没有足够的需求出现,难以改变原有下降趋势中供应占优的局面,尝试反弹的位置,就形成了下降中继信号。所以,下降趋势中的弱反弹一般都是下跌中继,要谨慎抄底。下降趋势中如果想买入,一定要等到向上反转信号出现,不要提前潜伏,因为时间成本太大。
3、区间震荡中继
发生的位置:区间震荡中
区间震荡形成的必要条件,就是在区间内,供需双方打成平手,力量趋于平衡。区间震荡中继信号产生在区间顶部和区间底部位置,当股价运行到区间顶部,没有足够的需求带领股价向上突破的时候,或当股价运行到区间底部,没有足够的供应带领股价向下突破的时候,股价折回区间内。
区间震荡中的量价行为:运行到区间顶部附近出现滞涨(可以是放量滞涨也可以是缩量滞涨),或运行到区间底部附近出现滞跌(可以是放量滞跌也可以是缩量滞跌),股价始终无法突破区间。
所以,一旦股价进入区间震荡,最好的交易位置是“两头”,即区间顶部和底部。区间顶部无法突破,产生卖出信号,成功突破产出突破信号;区间底部无法突破产生买入信号,区间底部成功突破产生卖出信号。区间内的其他位置,因为区间的供需均衡特征,导致可上可下,无法产生具有概率优势的信号。
案例:
上图是开立医疗2022年11月至2023年4月的一个大区间震荡,从这段走势可以看出,区间震荡发生在上升趋势之后,成交量逐步萎缩,供需陷入僵持的弱平衡,股价运行到区间顶部或者底部附近,并没有明显的需求占优或供应占优的突破信号出现,双方谁都无法带领股价离开区间,那么,股价往往就折回区间。需要注意的是,标准的区间震荡很少见,股价往往会高于或低于区间边缘一点,区间的顶底只是参考位置,最重要的还是在区间顶底附近的量价行为,要注意观察有没有能改变“供需平衡”这一局面的量价行为出现,没有的话,股价将继续维持原有走势,也就是区间震荡。
五、平衡信号
维持原有供需格局的平衡,没有清晰的方向的中立的形态都可以看作是平衡信号。我们可以把上面四类关键信号之外的都归类于平衡信号。发生平衡信号的时候,对于操作来讲,最好是不操作,等待下一步的信号出现,因为平衡信号和上面四个信号不同,上面四个信号是可以建立概率优势的操作信号,而平衡信号不是操作信号,而是“不操作”信号,是等待信号。也就是说,并非所有的信号都对操作有指导意义,当出现无法判断指向性。没有概率优势的平衡信号的时候,无论你当前是持股还是持币,耐心等待下一步信号出现,就是最佳选择。
我们可以把上面的信号进行一下归类(画表):
5.7 只在关键点和关键信号交易
上两节我们讲了关键点和关键信号,关键点是一段走势中的位置,是静态的,关键信号是行为,是动态的。交易的核心,就是识别出关键点和关键信号,在这里交易,我们可以获得概率优势。
交易里面最让人迷惑的地方是,单独从一笔交易看,我们可能随意买卖,也能赚到钱。毕竟市场有几千只股票,就是狗熊扔飞镖,靠运气也有可能扔中上涨的个股。但是,从长期无数次交易看,如果总是用狗熊扔飞镖的模式选股和买卖,却很难成功,因为狗熊扔飞镖能扔中上涨的股,自然也能扔中下跌的股。如果样本足够大,这种没有概率优势的随机买卖,很难长期获取稳定的收益。这就是单独一笔交易和整体交易的关系。一个优秀的体系,长期和运气没有任何关系,只和概率优势有关,而关键点和关键信号,就是确保我们获得概率优势的途径,
因此,我们要树立一个思想,就是只在关键点和关键信号交易。
我们看一个案例:
上图是深科技2023年3月至5月的走势,我在图中标出了所有的关键点(区域)和关键信号。从上图可以看出,第一个突破点,成交量明显放大,改变了原有区间震荡的格局,这里出现了第一个买点(突破买点,需求开始战胜供应),在突破后,随后缩量回踩,说明供应不强,无法改变需求开始占优的格局,这里产生中继点,是第二个买点(中继买点,此时在大趋势向上的背景下,供应衰竭)。随后股价开始连续上涨,5个交易日,股价涨幅达 45%,随后,成交量开始明显放大,股价进入加速段,此时可以减仓,也可以继续观察(加速是消耗需求的表现)。在加速之后,股价在高量的情况下却出现滞涨,说明供应开始涌现,这里产生第一个卖点。在此之后,股价进入区间震荡,在前高位置受阻,再次出现滞涨,股价形成双顶,前高位置是关键点,这里产生第二个卖点。随后股价开始调整,10个交易日股价跌幅达23%,随着调整,成交量逐步萎缩,K线形态越来越窄,此时进入供应衰竭区域,注意,这个供应衰竭区域,也是第一次突破买点的高点附近,也是关键点,这里再次产生买点。随后股价反弹,8个交易日反弹25%,位置又来到前高的关键点,再次受阻,这里又产生一个卖点。
这就是把整个走势,拆分成波段去观察和理解,波段的每一个关键点和转折点,都是供需力量变化的结果,是我们可以捕捉到的交易信号。
通过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关键点和关键信号,是具备概率优势的信号,除此之外,都是可上可下的,如果我们坚持用关键点和关键信号去看盘,会过滤掉一些没有明显指向性的K 线,也就是杂音,让自己看得更加清晰明了。
因此,关键点和关键信号才是我们交易中最应该关注的位置。很多人认为买股票,就应该买在一个绝对的最低点,这是非常错误的一种认知。事实上,最低点并不是最好的买点,因为最低点无法自证,只有走出来才能知道是最低点。最低点也没有办法证明向上的力量更大。而最好的买点应该买在上涨概率最大且回调概率最小的点(而不是绝对的高或者低),也就是上面讲的这些关键点和关键信号。
关键点和关键信号的意义在于,这种位置会提升成功率,在这些位置建立仓位或者退出仓位,概率对你有利。总是在关键点和关键信号交易,不仅仅能让我们变得有据可依,更能有效地约束我们的行为,避免随意交易,避免情绪化交易,避免像狗熊一样扔飞镖,如此,就会提高交易成功率,远离很多麻烦。
当然,虽然在关键点和关键信号交易可以获得概率优势,但作为代价,也会导致错过一些机会。因为很多不是关键点或关键信号出现后,也会有上涨,只不过这些地方,随机性更大,我们很难识别和把握,类似于这种情况,我们就要学会放弃。这本质也是一种取舍。我们之所以放弃非关键点和关键信号,表面上看放弃了一些机会,事实上同时也规避了一些风险,这一点要坦然接受。所谓:有所为有所不为。
所以,只在关键点和关键信号交易,不仅仅是方法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一种交易理念和心态管控,这决定了,我们只做自己理解的高胜率的机会,要主动放弃一些随机的无法把握的机会。
我们要理解,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交易与其说是抓机会的游戏,不如说是一种放弃的游戏,谁更加会放弃,谁就能更加聚焦,反而更容易取得好的成绩。真正优秀的交易者,不需要把握所有的机会,只需要抓住属于自己的机会。反而那种什么都不想错过,到处出击,随意交易的人,很难取得稳定的回报。真正的高手,都是去追求自己认知范围内的交易,放弃自己没有把握的交易,长期盈利的人,总是做简单的题,把简单的题都努力做对,而不是总是挑战自己去做难题。综上所述,我们应该把主要精力用在关键点和关键信号上,让自己只抓重点,抓关键变量,放弃一些影响不大位置或者指标,让自己变得简单、纯粹、聚焦。那么,我们的交易程序,就变成了简单的五条:
- 识别当前结构走势(是上升趋势、下降趋势还是区间震荡);
- 判断当前走势是延续还是转折(从而选择不同的买点和策略);
- 识别当前结构延续或转折的关键点(有可能产生中继或转折的量价行为);
- 根据有概率优势的关键点识别关键信号(突破信号、反转信号、衰竭信号、中继信号);
- 只在关键点和关键信号交易。
6. 波段
6.1 波段盈利架构
在做多的市场,所有的盈利模式都可以用四个字概括:低买高卖。
无论你是价值投资、趋势投资、量化交易,还是其他任何一种策略,想赚钱,本质都是赚差价,都脱离不了上面这四个字。
想明白这一点,交易就是简单的低点买入,高点卖出。
但是,很多人对低点和高点有误解。这里讲的低点,并非绝对数学意义上的低或者高,而是相对的低或者高。也就是波段的低点和高点。相对的低或者高的意思是,只要你卖得比买的高,就可以实现盈利。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所有的走势,都可以拆分为波段去理解和操作。无论是上升趋势、下降趋势还是区间震荡,都是由一个个的上升段和下降段组成的。理解了这一层,我们日常要做的,就是结合走势,识别波段低点和波段高点。基于上述“低买高卖”的原则,我们的买点,按走势划分,就要买在三个位置:
①上升趋势的波段低点;
②区间震荡的波段低点;
③下降趋势的波段低点。
同时要卖在三个位置:
①上升趋势的波段高点;
②区间震荡的波段高点;
③下降趋势的波段高点。
我们从概率、逻辑和交易三个层面,来分析一下这三个买点位置。
1、 概率层面
2、概率层面来讲,这三个买点位置的获胜概率是不同的,为依次递减。
上升趋势胜率最高,区间震荡胜率次之,下降趋势胜率最低。所以,实际买点选择中,优选上升趋势的波段低点。同时,次选区间震荡的波段低点,而下降趋势的波段低点,除非特别有把握,要忽略或者放弃。我们之所以优先选择上升趋势回踩的波段低点,就是为了增加获胜概率,因为上升趋势从大的供需格局角度讲,是需求占优的局面,这就是“顺大势”。
同理,我们之所以选择区间震荡或下降趋势中的恐慌或者衰竭的波段低点,也是为了增加获胜概率,因为恐慌或者衰竭代表了供应的出清,一旦需求出现,就容易反弹。
但是,很多人对趋势理解很片面,认为选择上升趋势就万无一失了。其实不然。上升趋势也有下跌的概率大的时候,比如加速后或出现某种逆转量价行为(放量长阴、反包等),这些位置都是高风险位置,也就是波段高点位置,这里反而是具备概率优势的卖点。反之亦
然,区间震荡或者下降趋势也有上升概率大的时候,比如恐慌后,也就是波段低点的位置。
当然,这里需要注意点,我讲的恐慌,通常指的都是大盘,因为恐慌的逻辑,是建立在群体效应上的。对于个股来讲,个股恐慌抄底是很危险的,假如大盘走势正常,个股恐慌,反而有可能是个股有基本面问题或逻辑的变化。这一点,要区分清楚。
- 逻辑层面
从逻辑层面来讲,这三个位置逻辑的重要性也是不同的,为依次递增。
上升趋势中,逻辑不是很重要,强劲的上升趋势,已经包含了走强的逻辑。区间震荡中逻辑相对重要。而下降趋势中如果想做反转,逻辑非常重要,逆势中,强劲的逻辑,才有可能形成共识。
- 交易层面
最终到交易落地,就是识别有概率优势的波段低点和高点的量价行为,转化为交易信号。
①上升趋势中,识别回踩关键点的波段低点(强势市场或者非常强的个股,突破也可以看作是一个波段的起始点或低点),作为买入信号,而加速或者逆转的波段高点作为卖出信号。
②区间震荡中,识别回踩区间底部的波段低点,作为买入信号,而加速或区间顶部的波段高点作为卖出信号。
③下降趋势中,识别恐慌后或反转后的波段低点作为买入信号,而需求衰竭的波段高点作为卖出信号。但是,下降趋势中做多胜率偏低,所以实际操作中除非特别有把握,否则要尽量放弃。下降趋势的股(包括恐慌性抛售),最好是等底部区间形成,也就是说,至少等下降趋势转变为区间震荡,这个时候,走势的性质已经改变了,从供大于求转变为供需平衡,概率优势上升。区间回踩的“右底”,才是有概率优势的位置。以上三种位置的波段低点,往往都会伴随着供应衰竭或者恐慌(供应快速出清)的量价行为。衰竭或者恐慌的本质,是供应的消耗殆尽。总是在供应被消耗殆尽入场,就是有概率优势的,因为没有供应的情况下,不需要太多的需求,就可以拉动上涨。
如此,我们可以把所有的走势,拆分为波段观察和操作,我们就是用波段的眼光看待市场,底层思维是上升趋势、区间震荡和下降趋势,但是实际落地就是波段。因为上升趋势和区间震荡,是有概率优势的,上升趋势的优势最大,成功的概率更高,而下降趋势,虽然也有波段机会,但是成功率会降低,所以,要尽量避免。
上面三个层面,如果用一句话总结,就是“顺大势逆小势”。所谓“顺大势”,就是顺应K线趋势,走势最好是向上,所谓“逆小势”,就是寻找波段低点作为买点。如果延伸一点讲,“顺大势”还包括顺时代的势,顺政策的势,这是选股的层面,要尽量选择和时代发展契合想象空间巨大的行业。
综上所述,就像是计算一道应用题一样,我们通过复杂的演算算出来答案,然后要把过程都擦掉,只保留答案,这个答案就是波段。
我们到最终交易落地层面,眼里只有波段。
训练你自己,识别出所有适合交易的走势中的一个个波段。到了这个层面,忘掉过程(忘掉过程不代表过程可以省略,没有过程你是算不出答案的,一定是先复杂后简单),眼里就没有了趋势,没有了区间震荡,只有波段。然后,在波段低点正确的买点入场,在波段高点正确的卖点退出,如此滚动和循环。
这个过程就是: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还是山。
这就是波段盈利思维框架,是盈利的底层逻辑,我们所有的量价分析,都应该围绕这个框架展开。
6.2 波峰峰谷识别
所有的走势,都可以拆分为波段去理解和操作。无论是上升趋势、下降趋势还是区间震荡,都是由一个个的上升段和下降段组成的。而上升段和下降段中,可以识别的关键点包括波谷和波峰,连接波谷和波峰的,我们且称之为波中。如图所示:
上图是创业板指数2022年4月至2023年2月的日线走势图,这段走势中,融合了几个小型的不同类型的走势,包括上升趋势、区间震荡和下降趋势。如果我这个图我没有做标注,你可能看得不是很清晰,但是我做标注后,将图形拆分成波段观察,就会截然不同。图中的 1/3/5/7/9几个位置,都是波谷位置,而2/4/6/8/10几个位置,是波峰位置。我们其实不必管是上升趋势、下降趋势还是区间震荡,我们关键是识别出可供交易的波段,即波谷和波峰,波谷位置就是有概率优势的买点位置,而波峰位置,恰恰是有概率优势的卖点位置。
换句话说,我们要识别出趋势,同时识别出趋势中的峰谷,趋势是帮助我们判断大的走势结构的,而峰谷是帮助我们选择有概率优势的买卖点的,这就是波段思维。上升趋势有峰谷,区间震荡有峰谷,下降趋势亦有峰谷,而每个峰谷,都会产生具备概率优势的交易信号。很多人理解不了,就是因为思维层面停留在“牛熊思维”下,这种思维和波段思维存在巨大差异,“牛熊思维”认为市场非牛即熊,而波段思维下,是没有牛市熊市之分的,只有波峰和波谷。
很多“牛熊思维”的人和长期持有不动的价值投资思维,是不屑于去识别峰谷的,而峰谷恰恰是人性的演绎,是心理层面的东西,并非纯技术。表面上是看图,实质上是群体心理的变化。如果你能用波段思维看市场,你是不会被市场带情绪的,因为波峰的位置,往往都是大家兴奋追涨的位置,而波谷又恰恰是恐慌割肉的位置,学会了看波段,看峰谷,就基本远离了情绪化的追涨杀跌。而追涨杀跌,是交易者的第一个敌人,是两个大亏原因之一(另一个是逆势死扛)。
波段操作的关键点,就在于识别出峰谷,波谷重仓,波峰控仓。值得一提的是,能在回踩波谷时逆势低吸,是之前在波峰进行了高抛,如果之前不高抛,你没有回收现金,这里自
然没办法低吸。这就是波段操作,一买一卖都很重要,缺少任何一环,都无法构成波段操作。
这当然并不是说每一次峰谷都能判断对,波峰和波谷用后视镜看是一个点,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它是一个区域,你要奢求买在最低点,卖在最高点,你只要能买在波谷区域,卖在波峰区域,长期看你就能实现很大的成功。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波段是有级别的。比如上图的走势,我们取的是日线级别走势,如果我们想看的更细一点,就可以看小级别的K线走势,比如15分钟。如此,在日线上的一两根K线,可能就会组成一个15分钟级别的波段。同理,如果我们放大级别看周线,可能在日线图上的一个完整波段,也就是周线图上的一两根K线而已。所以,你要确定自己做什么级别,是短线(比如15分钟级别)还是长线(比如周线级别),短线可能一天会出现
多次波段机会,而长线可能几个月才有一次操作的机会。做什么级别,就看什么级别的图。
我自己,只看日线,日线级别相当于中短线。在选定自己的操作级别后,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多周期并行,做日线级别,就是看日线的波段,识别日线上的峰谷,千万不要日线上出现了卖点信号,然后又去看周线,这样就会导致失去一致性,也就是陷入典型的“手表理论” 谬误——当你带着两块手表,它们的指针不一致时,你是无法知道精确的时间的,会导致判断错误。如果你同时看两个周期的K线图,很有可能导致出现互斥的交易信号,从而影响你的判断。
另外,还有一个核心问题。当一幅K线图放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是可以清晰地识别出峰谷的,即便是没有看图经验的投资者,也能分辨出峰谷,因为这幅图已经走了出来,你用后视镜看,事实上是上帝视角,峰谷自然看得很清晰,一眼就可以识别出来。但是走势的当下,让我们去判断当前这个位置是波峰还是波谷,可能就会陷入迷茫。接下来我们要讲的,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如何判断当下的位置是处于波峰还是波谷,这就要引入量价行为,因为峰谷都是有特定的量价语言的。
波谷
波谷,顾名思义,是一个波段的谷底,是一个下降段的结束,同时也是一个上升段的起始。
波谷的量价原理:
波谷的形成,是因为没有了抛压,也就是说,下降末端,供应不断释放,当该卖的都卖了,抛压就减轻了,这个时候,往往就形成了波谷。当没有供应的时候,需求出现,股价就会向上反转。因此,供应衰竭,被消耗殆尽,是波谷形成的必要条件。
波谷的量价行为:
- 出现在一个明显的下降段之后,走势上显示出肉眼可见的“山谷”形态;
- 核心要显示出供应衰竭,也就是说,量价行为看,这里的卖出力量几近枯竭;
- 供应衰竭有两种形式,一是成交量大幅萎缩,非常低迷,股价波动明显收窄,显示出没有抛压,这种情况下通常会维持的时间较长;二是出现恐慌性抛售,导致供应一次性出清,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下跌后期,成交量明显放大,但股价不再大幅下跌,甚至收在相对高位,这种情况通常维持时间较短,很容易出现快速反弹,从而形成尖底;
- 上升趋势中的波谷,通常是第一种情况,也就缩量回踩,上升趋势中如果出现第二种情况的大幅抛售,尤其是在加速后出现放量大跌,反而有可能是反转信号,而不是波谷信号(大幅抛售说明没有供应衰竭),这一点要特别注意,区别于下降趋势中的恐慌;
- 下降趋势中的波谷,第一种情况和第二种情况都有,与上升趋势相反,下降趋势中出现恐慌性抛售后见底的概率更大,而出现缩量回踩反而不是清晰的波谷信号;
- 清晰的波谷信号,是建仓信号。
波中
波中,就是一个波段的中间部分,连接波谷和波峰,波中分为上升段和下降段。
波中的量价原理:
上升段,需求大于供应,下降段,供应大于需求。
波中的量价行为:
- 在上升段,需求占优的局面得以维持,但是还不至于透支需求,一般显示出温和放量的阳线和成交量平稳的小阴线,红肥绿瘦。但当出现需求透支信号(加速)或供应涌现信号(反转),一般来说就进入上升段后期。
- 在下降段,供应占优的局面得以维持,但不至于透支供应,一般显示出温和放量的阴线和成交量平稳的小阳线,绿肥红瘦。但当出现供应透支信号(恐慌)或需求涌现信号(反转),一般来说就进入下降段后期。
- 清晰的上升段,是持股信号,而清晰的下降段,是等待信号。简而言之,波中不是交易信号,而是等待信号。
波峰
波峰,顾名思义,是一个波段的高峰,是一个上升段的结束,同时也是一个下降段的起始。
波峰的量价原理:
波峰的形成,是因为需求被透支,也就是说,上升末端,需求不断消耗,当该买的都买了,后续没有足够的需求支撑,这个时候,往往就形成了波峰。当没有新的需求继续出现,之前的买盘都变成了潜在的卖盘,供需的天平就逐渐倾斜,股价就会向下反转。因此,需求被透支,是波峰形成的必要条件。
波峰的量价行为:
- 出现在一个明显的上升段之后,走势上显示出肉眼可见的“山峰”形态;
- 核心要显示出需求被透支,也就是说,量价行为看,这里的买入力量被消耗殆尽;
- 需求被消耗殆尽有两种形式,一是加速,也就是高潮,一般来说,高潮是在上升趋势末端最经常出现的见顶信号前兆,高潮意味着最后的需求被透支,接下来往往会出现横盘震荡调整(形成平台,然后再选择方向),甚至是快速急跌(形成尖顶,也有很多情况会有二次反抽,形成双顶);二是成交量跟不上,股价开始在高位陷入低量震荡,这种量价行为很有欺骗性,会被认为是正常的调整,但是很多圆顶或平底都是这样形成的。
- 上升趋势中的波峰,通常是第一种情况,也就加速或高潮后形成波峰;而下降趋势中的波峰,往往是第二种情况,也就是成交量跟不上,就出现自然回落。
- 清晰的波峰信号,是减仓信号。
波段峰谷案例
1、上升趋势的峰谷
我们前面讲过了趋势的构成要素和识别趋势的方法,在上升趋势中,整体来说,是需求压倒供应的,但是上升趋势也并非只涨不跌的,而是波段演绎的,上升趋势中也有峰谷。我们下面通过案例来讲解。
上图是胜宏科技2023年1月至7月的日K线走势,图的左侧,在2023年2月9日,一根放量大阳线突破了原有弱势区间震荡格局,进入了上升趋势。胜宏科技的整个上升趋势,是波段演绎的。上图中,1-2、3-4、5-6、7-8是上升段,2-3、4-5、6-7是下降段,图中1/3/5/7位置,都是可以清晰识别出来的上升趋势中的波谷,而2/4/6/8位置,是可以清晰识别出来的波峰位置。我们分析一下这几个波段的量价行为。
(1)位置1,成交量明显萎缩,显示出供应枯竭,1的位置恰好回踩了2月9日大阳线的突破点低点,这里是一个关键点,也是支撑点,这是一个可以清晰识别出的波谷位置,也是波段买点;
(2)1-2上升段,成交量温和放大,显示出持续的需求占优局面,但是并没有出现加速;
(3)位置2,恰好是前高压力区,这里出现一个放量滞涨形态——冲高回落的墓碑线,显示股有调整压力,这里稳妥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减仓,也可以选择观望,观察调整情况再做决定;(4)2-3下降段,股价遇到压力后调整,但成交量不大,且随着调整成交量明显萎缩,说明供应不强,显示出惜售,是健康的调整;
(5)位置3,清晰的供应衰竭,显示出继续调整概率降低,这里是一个波谷,3形成一个波段买点;
(6)3-4上升段,股价急涨,突破前高2,此时由于涨得太急,一般来说不能追涨买入,而是要等待回踩;
(7)位置4,由于股价两天涨了27%,有透支需求的嫌疑,此时稳妥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减仓,也可以观望,观察调整情况再做决定;
(8)4-5下降段,股价在急涨加速后,开始自然修正,回调过程中成交量依然是逐步萎缩的,显示出惜售,属于健康的调整;
(9)位置5,此次回调到位置5,恰好也是2的位置,这里是一个支撑点,也是一个关键点,股价回踩到这个位置,显示出供应衰竭,这里产生一个波段买点;
(10)5-6上升段,股价温和放量,形成一段反弹,但是这一段反弹略有不足,就是成交量偏小,没有超过3-4的成交量,形成一定的隐患;
(11)位置6,恰好是前高4的压力区,这是一个关键点,6的成交量低于4,显示出需求不足,且高度也低于4,这是一个减仓点,因为这里有可能形成双顶;
(12)6-7下降段,下降伊始,有一根长阴线跌破关键点5,长阴线说明供应强劲,这里有可能改变整体结构,这里如果有持仓,是要考虑减仓的,因为这里上升趋势有可能终结,如果没有持仓,这里面也不是买点,因为放大的成交量显示出供应太强,需要等待衰竭出现。
大阴线之后,成交量开始萎缩,显示出抛压逐步减轻。
(13)位置7,股价在位置1寻找到支撑,这里又是一个关键点,也是一个强支撑,且在7的位置,成交量已经非常低迷,这是一个可以清晰识别的波谷,此时,又形成了一个有概率优势的波段买点;
(14)7-8上升段,由于6-7下降段调整的非常充分,调整幅度达到了27%,且成交量萎缩非常明显,供应几近枯竭,为7-8上升段打下来很好的基础,7-8迎来大涨。7-8上升段,成交量逐步放大。
(15)位置8,成交量明显放大形成天量,显示出股价已经出现明显的加速,有透支需求的嫌疑,且在8的位置,出现了放量滞涨K线,这是一个清晰的波段高点形态,这里可以清仓,或者至少减仓,然后等待下一个波谷和波段买点的形成。以上就是胜宏科技上升趋势中的波段峰谷量价行为分析,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即便是上升趋势,也是波段演绎的,我们完全可以把上升趋势拆分为波段去分析和操作。每一个峰谷,都会显示出有概率优势的买卖信号,我们没必要死拿,就是利用这种有概率优势的信号去波段操作,如果能做好,可能会获得超过整体涨幅的收益,比如这一波上升趋势中,胜宏科技涨幅达到了80%,如果你波段操作,回避了其中的几次下降段,可能收益会超过120%。
不仅如此,波段操作还有一个明显的优势,就是在股价见顶之后,或者趋势逆转的时候,你往往会第一时间退出了交易,而不会因为死拿、长拿,而导致利润大幅回吐。
2、下降趋势的峰谷
下降趋势中也有峰谷,但是由于下降趋势中,整体供需格局是供应占优,所以下降趋势的波段操作起来更难,下降趋势中做多意味着你是逆大势的。所以,在实践中,轻易不要操作下降趋势的波段,最好是等下降趋势转为上升趋势再关注,或者至少转为区间震荡,这意
味着整体供需格局,从供应占优的局面转为了需求占优或者供需平衡,胜率就会得到提高。
但是,也不是所有下降趋势的波段都没有机会,一般来说,下降趋势中的恐慌后或者反转形态出来后,往往会出现有概率优势的波段机会,这里我们还是通过案例讲解。
上图分别是卓胜微、伊利股份和天齐锂业日K线走势图,这三只股图中都是处于下降趋势,下降趋势可以识别和操作的波段并不多,图中的1-2都是下降趋势中的上升段,位置1 是波谷,位置2是波峰。我们可以看出,一般来说,在下降趋势中缩量并不能简单地判断为供应衰竭,因为下降趋势成交量会持续萎缩,有时候会形成持续的阴跌,你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是头。而图中位置1的波谷,一般都是放量的,也就是出现了恐慌性抛售(放量阴线),或者出现了强劲的需求(放量阳线),亦或是放量滞跌的K线。
也就是说,下降趋势中的波谷形成,最关键的就是要放量,放量阴线说明是恐慌性抛售,是供应快速出清,放量阳线则说明需求出现,有可能形成反转。而如果下降趋势中持续出现缩量阴线,则有可能持续阴跌,并不能作为波谷形成的条件。
而下降趋势中的波峰,也就是图中的位置2,一般都是缩量的,缩量说明此次反弹,成交量跟不上,也就是需求跟不上。因为大势是向下的,处于下降趋势中,需求跟不上,就意味着无法改变下降趋势,因此反弹终结,形成波峰。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下降趋势的峰谷特征,和上升趋势的峰谷特征,是完全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我们可以记一个口诀:
上升趋势的波段,始于缩量(供应衰竭),终于放量(需求透支); 下降趋势的波段,始于放量(供应出清),终于缩量(需求衰竭)。
3、区间震荡的峰谷
区间震荡的峰谷这里就不再举例了,要素是和上升趋势的峰谷是一样的,也就是在区间低点要显示出供应衰竭需求出现,在区间高点显示出需求被透支和供应出现,前高和前低就是关键点,尤其是关键点出现的供需格局变化,就会产生有概率优势的交易信号。
主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其实标准的区间震荡是很少出现的,有时候可能会高一点,有时
候可能会低一点,这些都是表象,不影响大局,最关键的还是要识别峰谷的供需格局特征。 本节最后,我们用“吃鱼”的理论总结一下波段峰谷。
如果把一个波段操作看成吃鱼,波谷的弱转强就是鱼头,是动量上升期,波峰的强转弱就是鱼尾,是动量退潮期。波中就是鱼身。
波谷既然称之为鱼头,那就说明是鱼身的前一段,是动量的早期,小荷才露尖尖角,还没有完全被动量证明。而被动量证明了的个股和板块,往往都到了鱼身。而个股一旦进入波峰,就会波动加大,甚至出现滞涨和反转,很容易导致大亏,也就是鱼尾阶段了。在鱼尾阶段进入个股,是大忌。
可以这样说,所有的鱼身都是从鱼头开始的,但是有很多的鱼头,却成不了鱼身,有一定的失败风险。而一旦进入鱼尾,赚钱难度开始明显加大。
所以,一条鱼,最好吃的就是鱼身,在行情处于鱼身的时候,我们要耐心持股,而鱼头和鱼尾,肉少刺多,不好吃,要小心翼翼,如果被卡,那就要及时处理,及时止损。
6.3 板块强弱转换特征
在强势市场,基本不需要考虑板块的强弱转换,因为强势市场就是普涨格局,无非是涨多涨少的问题。强势市场,我们更应该做强势方向和强势股。但是,一旦进入弱势市场,因为成交量跟不上(因为行情是资金推动了,没有量就说明没有资金),那么很多方向的高度就有限,也就是说,弱势市场通常很难走出顺畅的趋势,这个时候,就要考虑板块的强弱转换。尤其是近两年,在注册制大背景下,导致僧多粥少,市场5000多只个股,在钱不够(成交量上不去)的情况下,是无法雨露均沾的,无法支撑所有板块都走强,所以我们看到最多的,就是板块就轮动,一个方向涨了一段,然后换下一个方向,涨多了就跌,跌多了就涨,资金拆东墙补西墙。
在弱势市场环境下,因为板块是轮动的,走势不同步,最理想的方式是强势板块接力-做完一个强势板块,然后切换到下一个强势板块中。然而,这只是一个理想状态,想要精准切换和无缝对接,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此时市场大背景是弱势的,每一次你看到了“强”,都说明这个板块已经涨了一段了这就导致大多数人追逐强势板块,每一次进入反而都是“波段鱼尾”,导致一次又一次的买在“波峰”。如此,就把“强势板块接力”做反,反而变成了一次次的负反馈--强势板块止损割肉。
这一点想不明白,强势方向或强势股就成了坟墓。不是说强势方向不好,也不是说强势方向不该做,事实上我们更应该做强势方向,但是,强势方向更应该注意市场背景的强弱,以及选择正确的时机,我们不能总是在“波段鱼尾”进入强势方向,这样不仅会导致错过大部分波段涨幅,如果市场弱势或逻辑不够强,每一次都会买在山顶,然后很容易触发止损,这就是追涨杀跌的根源。
所以,核心一点,就是要判断整体市场的强弱,识别当前到底是强势市场还是弱势市场,然后匹配不同的策略:
- 强势市场,趋势有持续性,有清晰的主线,我们应该选择当下最强的方向;
- 弱势市场,很难走出清晰的趋势,也没有清晰的主线,这个时候要坚决避免买在强势方向的“波段鱼尾”,而是要尽量在“波段鱼头”位置介入。
那么,如何判断市场强弱?我们看一组统计数据,从历史数据来找出答案。
2015年年底,全部A股2671只,全年成交257万亿,个股日均成交额3.8亿;
2016年年底,全部A股2897只,全年成交127万亿,个股日均成交额1.8亿;
2017年年底,全部A股3334只,全年成交112万亿,个股日均成交额1.4亿;
2018年年底,全部A股3439只,全年成交90万亿,个股日均成交额1.1亿;
2019年年底,全部A股3642只,全年成交120万亿,个股日均成交额1.3亿;
2020年年底,全部A股4074只,全年成交206万亿,个股日均成交额2.1亿;
2021年年底,全部A股4598只,全年成交257万亿,个股日均成交额2.3亿;
2022年年底,全部A股5026只,全年成交224万亿,个股日均成交额1.8亿。
通过上面数据可以清晰地看出,市场牛熊,完全就是资金推动的。2015 年是典型的牛市,2018年又是典型的熊市。个股日均成交额越低,市场越是弱势,个股日均成交额越高,就越是强势。而中间部分,当个股日均成交额在2亿附近的时候,就是结构性市场,会有结构性行情。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模糊的结论,就是把个股日均成交额为2亿,作为强弱分界线。当个股日均成交额大于2亿,我们就判定为强势市场,个股日均成交额小于2亿,我们就判定为弱势市场。当市场有5000只个股的时候,市场强弱分界线就是1万亿的成交额;当未来市场达到6000只个股的时候,市场强弱分界线就是1.2万亿的成交额,以此类推。
识别了市场整体强弱,我们再来结合上一节讲的波段峰谷特征,分析一下板块的强弱转换特征。
一、 板块波段强弱转换
1、 板块波峰的强转弱(鱼尾)
我们上一节,讲了关于波峰的量价行为,以此为据我们可以清晰的识别出一个板块的波峰。波峰因为处于概率劣势位置,不是买点,我们要在波峰的位置,控制好仓位。我们再简要的总结下波峰特征:
①出现肉眼可见的“山峰”形态:
②需求被消耗殆尽:加速(高潮)或成交量跟不上,放量滞涨或缩量滞涨;
③刚一开始高量高波动,随后逐步减弱。
当需求被消耗掉之后,如果没有新的需求出现,股价就会在波峰强转弱,此时,是最容易亏钱的时候。很多人为何做强势股也赚不到钱,甚至是很容易大亏,就是总是在此时(鱼尾)进入强势股。这个时候往往是一个下降段的开始。
但是此时,从趋势角度,是无法识别出来的。一个板块(或个股)的强转弱伊始,因为发生在波峰位置,这个时候上升趋势仍在,趋势投资者仍旧会在这里买入或者持有,他们会等趋势转折后才退出,等趋势出现转折,等强势股转弱,股价已经从波峰下来一大截了。
所以,在识别出清晰的波峰信号之后,要控仓,首先是不能买,其次可以适度减仓或清仓。
从板块强弱转换的角度,如果此时主线开始出现明显的强转弱信号,我们要做的是,关注哪些方向在弱转强。因为这个时候,先知先觉的聪明资金,已经在波峰流出,去寻找新的方向。如果这个时候有新的方向在弱转强,出现了明显的波谷滞跌或者反弹信号,那就有可能是新的主线形成的早期预兆。
2、 板块波谷的弱转强(鱼头)
一些看起来弱势的方向或个股,如果供应哀竭后,反而很难大亏,与大众认知不同的是(此时的大众认知是,这个板块好弱、已经破位了等),如果一个板块或一只个股出现弱转强,反而是最容易产生大的波段利润的时候。
当强势主线方向开始滞涨或者强转弱,此时,如果我们观察到一些方向在弱转强,这些方向有可能承接从强转弱的方向流出来的资金,从而走出一个新的波段行情,甚至逐步成为新的主线。我们上一节讲了波谷的量价行为,我们再简要的总结下波谷特征:
①出现肉眼可见的“山谷”形态;
②供应衰竭:恐慌性抛售或成交量大幅萎缩,放量滞跌或缩量滞跌,随后温和上涨或出现反转阳线;
需要注意的是,在波谷弱转强的伊始,是很难觉察的,因为当前的强势方向并未完全结束,可能还在强势震荡(高量高波动)或者加速,依然吸引着大众的眼球,基于有限注意力效应,因为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只会关注当下的热点,热点未完全死掉,新的方向很难获得太多关注。
然而,此时先知先觉的聪明资金已经在新的方向开始建仓,体现在几个方面:供应衰竭后滞跌、温和上涨、震荡向上、成交量逐步放大等。当强势主线趋势终结,掉头向下的时候,这些方向已经从波谷涨起来一截了,很多人才恍然大悟,原来新的主线形成了。这个时候,大众会抛弃老的主线,去追逐新的主线,从而强化了老的主线的下跌和新的方向的上涨,新主线开始进入主升甚至加速。
后知后觉的大众,看到新的强势方向趋势强劲,此时,新的强势方向反而进入了波峰。这就是弱势市场下的一个又一个轮回。强势市场无所谓,因为强势市场钱多,每个方向都会涨,但是弱势市场成交量不能兼顾所有,板块是轮动的,每一次的情绪高潮,每一次的波峰,都是成了一个板块最危险的位置。
强势板块的强转弱和弱势板块的弱转强,是相互强化的,当最强主线开始转弱,资金就开始寻找新的方向,此时最先弱转强的方向,就可能是资金流动的方向,而这个时候如果有方向弱转强,会加速强势方向的转弱,除非这个时候有新的逻辑或者事件刺激,否则大概率就是此消彼长的。
如此,在交易的层面,我们就应该在鱼尾阶段逐步退出一个板块,然后去布局有鱼头迹象的板块,然后不断循环。
- 板块上升段的持续(鱼身)
连接波段鱼头(波谷的弱转强)和波段鱼尾(波峰的强转弱)之间的,就是鱼身。对于一条鱼来说,鱼身自然是肉最多,是最好吃的地方。但是,这是对于强势市场来说的,强势市场往往鱼身很大很肥美,而对于弱势市场来说,往往鱼身太短,甚至没有鱼身。
如果市场成交量不够,不能兼顾多个方向,当一个板块处于鱼身的时候,其它方向往往没有大机会。我们要做的,就是在鱼身持股,轻易不要丢掉筹码,一直持有到鱼尾,出现波峰特征的时候。
- 控仓原则
由上面分析也可以推导出我们的控仓原则:鱼头试仓,鱼身重仓,鱼尾轻仓。
二、块强弱转换案例
下图是白酒板块(红绿色)和软件板块(紫色)
2022年9月-2023年4月的走势,清晰地揭示了板块强弱转换的特征和规律:
- 位置 1,软件板块的行情开始的一根反转阳线,此时是软件板块的波段鱼头,时间点是2022年10月12日。
- 位置2,软件板块进入波段鱼尾,时间点是10月31日,这个阶段(位置1到位置2),软件板块涨幅达25%。与此同时,这个阶段白酒处于下跌段,跌幅达25%。在软件板块10月31日进入波段鱼尾后,开始出现高量横盘震荡;
- 同样是位置2,白酒出现一根反转阳线,宣布进入波段鱼头,时间点是11月1日。
- 位置3,白酒开始进入波段鱼尾,时间点是2023年1月13日,这个阶段(位
置2到位置3)白酒涨幅达44%,而软件板块涨幅为-2%。
- 同样是位置3,软件重新进入波段鱼头,时间点是2023年1月3日;
- 在位置4,软件板块进入鱼尾,这个阶段(位置3到位置4)软件板块涨幅达48%,而白酒的涨幅为-10%。
这就是一个清晰的板块之间的波段强弱转换,除非是市场非常强,成交量足够支撑普涨,否则就是轮动的,资金拆东墙补西墙,一个方向的走强(成交量上来),意味着另外方向的走弱(成交量下去)。
值得注意的是,鱼头走出来的时候,市场上大部分人不会注意,此时对新方向会存在巨大的分歧,因为此时的强势方向依然处于“趋势强劲”的时候,很多人甚至会把此时的鱼尾波动视为正常的调整来对待,从而导致了错过新的鱼头布局的机会。这一点,非常值得重视。
三、板块强弱转换下的几个操作原则
根据以上理论和案例,结合板块波峰波谷特征,我们总结下来几条板块强弱转换下的操作原则:
- 首先识别市场强弱。如果市场非常的强(个股日均成交额大于或远远超过2亿),或者说有清晰的主线,就做最强的方向,此时市场钱多,都有机会;如果市场比较弱(个股日均成交额小于或远远小于2亿),就要注意板块强弱转换,弱势市场强势股进入的晚,基本就是去站岗了,所以,弱势市场最好是放弃鱼尾阶段的强势股和强势板块,除非你做超短和妖股,不在此之列。
- 一个板块的波段鱼头,是试仓的位置,鱼身是重仓持股的位置,而鱼尾是减仓的位置。当一个板块进入鱼尾的时候,此时因为市场情绪依然在,要学会逆势退出(降低仓位),然后去寻找新的鱼头,逆势布局。主要注意的是,买和卖,想拿先手,都是逆着大众情绪的。
- 要用波段的思维看市场,而不是线性思维。在波段思维下,波峰是概率劣势位置,波谷是概率优势位置,涨多了就会跌,跌多了就会涨。识别峰谷,是核心。另外还要有全局思维,要想象着我们在下棋,想想后几步,然后用概率思维思考问题,而不是只看眼前的一步。也就是说,当下你买入(或持有)哪个板块,会在未来有机会在更高的位置卖出去?而不是眼里看到的强弱,很多强,反而是强弩之末的强转弱位置,是要回避的位置。
- 学会放弃。一个波段的起点,如果第一时间无法上车,等人家都快到终点线了你才起跑,大概率你就是被割的。最好的做法是,放弃这一场比赛,争取下一场能在发令枪响的时候第一时间起跑。不要怕错过,东财105个二级板块,每个板块每年差不多都有1-2次波段机会,错过就放弃,等下一次机会。错过不会亏钱,但是总是在波段鱼尾的概率劣势如此,运气好也许能赚一笔,但是长期做小概率的事件,是无法成功的。所以,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要避免在鱼尾进入强势股。大部分人之所以在强势股上也亏钱,就是因为总是在鱼尾(波峰的强转弱)进入强势股,如果不去刻意追逐方向,反而不会陷入这种麻烦。一旦大家都看好了,差不多就是鱼尾了,反而很难有好的赚钱空间,甚至一不小心就遇到大回撤。而一些好的机会,反而是在大家都不看好的时候产生的。交易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善于放弃的游戏。谁更善于放弃,谁就受伤少,反而能更加聚焦。
- 不是要寻找当前的强势板块,反而要回避已经强了很久进入鱼尾的板块;要寻找刚开始转强的板块,尤其是经历过供应衰竭或者恐慌性抛售的转强板块。我们更应该在每个强势板块的鱼尾把它丢掉(至少减仓),然后寻找新的刚刚转强的板块。而这之间,我们更应该等待。
- 一个主要注意的特征是,每一次主线切换,一般都伴随着大盘的下跌,这意味着推倒重来。在大盘调整的末期,寻找滞跌的,调整充分且有鱼头特征的板块,大概率就是下一个主线。同时,在一个板块出现鱼头迹象的时候,会有领先股(板块里面的核心股)先走出来,随后其它个股及整个板块才开始慢慢走强。
6.4 波段仓位管理原则
资金管理(狭义上也可以称之为仓位管理)在交易中是最为重要的,要知道在什么时候概率对我们有利,可以重仓,什么时候概率对于我们不利,要轻仓或空仓等待。如果在概率有利的时候,你畏手畏脚,不敢上仓位,或者在概率不利的时候,你反而重仓买进或持股,长期看,很难实现稳定的回报。
如果把走势拆分为波段去观察和理解,那么,仓位管理的一个大原则就是八个字:波谷重仓,波峰控仓。我们可以简单从下图中识别出需要重仓和控仓的位置:
上图是上证指数的周线图,红色方框位置是我标出的可以重仓的位置,这些是波谷位置,绿色方框是我标出的要轻仓或空仓的位置,这些是波峰位置。可以仔细观察这些位置的量价语言,是完全符合我们6.2节讲的波峰波谷特征的,红框的位置成交量一般都很低迷,差不多都是地量水平,而绿框的位置成交量很大,差不多都是波峰的位置。
上图可以直观地给我们揭示出一个模糊的控仓原则,就是我们讲的八个字:波谷重仓,波峰控仓。波谷重仓后,虽然可能还会有一些波动和摩擦,但是时间拉长,是有概率优势的,赚钱的概率很大,而波峰位置,则处于概率劣势位置,这个位置如果重仓出击,很容易出现快速回撤,且一般来说,波峰都波动巨大,如果总是在波峰入场,会导致频繁止损。
不过,上图是从后视镜视角去看,波谷重仓波峰控仓仿佛是一目了然,但是在实际交易中,基于贪婪和恐惧的人性因素,大多数人在操作上都是反过来的——即便是你能清晰地识别出波谷,基于人性的恐惧,波谷的位置,总是伴随着各种悲观、各种利空,会导致“不相信”,反而到了波峰位置,总是伴随着各种乐观、各种利好,人们开始变得“深信不疑”。
所以,几乎所有的行情,开始的时候总是存在很大的分歧,就是因为很多人不相信有行情,还停留在悲观的下跌中走不出来,随着行情的发展,走势越来越好,人们才慢慢开始相信。当相信的人越来越多,分歧得到修复,当达到一个临界点,大家都相信了,没有分歧了,行情也就结束了,所谓:买在分歧,卖在一致,就是这个道理。这也是为何大众总是赚不到钱的原因,因为他们总是晚期的大多数。晚期的大多数,最终的命运,就是炮灰:
- 创造型:利用资金优势和信息优势创造机会
- 快速跟随型:快速跟随创造型创造的机会
- 早期的大多数:等走好再进来,基本赚不到钱
- 晚期的大多数:反应最迟钝,最后跟风入场站岗
因此,仓位管理的大原则,一定是要逆着大众情绪的,当你和大众的想法一致的时候,就意味着你可能错了。
之前我们讲的波峰波谷特征,主要是个股,仓位管理,我们主要参照大盘指数的峰谷特征,原理是一样的,下面再重点强调一下。
一、 波谷重仓的量价特征
- 出现在一个明显的下降段之后,走势上显示出肉眼可见的“山谷”形态;
- 显示出供应衰竭,供应衰竭有两种形式,一是成交量大幅萎缩,非常低迷,股价波动明显收窄,显示没有抛压;二是出现恐慌性抛售,导致供应一次性出清,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下跌后期,成交量明显放大,但股价不再大幅下跌,甚至收在相对高位。
当大盘出现上面两个特征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重仓。如果你之前一直没有减仓,从高位坐过山车下来,这个时候如果出现波谷特征,也不要轻易止损,因为你已经犯了一个错误(在波峰的时候没有减仓),此时如果再情绪化割肉,就是错上加错,导致卖在最低位附近。
二、波峰控仓的量价特征
- 出现在一个明显的上升段之后,走势上显示出肉眼可见的“山峰”形态;
- 显示出需求被消耗殆尽,需求被消耗殆尽有两种形式,一是加速,也就是高潮,一般来说,高潮是在上升趋势末端最经常出现的见顶信号前兆,高潮意味着最后的需求被透支,接下来往往会出现横盘震荡调整(形成平台,然后再选择方向),甚至是快速急跌(形成尖顶,也有很多情况会有二次反抽,形成双顶);二是成交量跟不上,股价开始在高位陷入低量震荡,这种量价行为很有欺骗性,会被认为是正常的调整,但是很多圆顶或平底都是这样形成的。
当大盘出现上面两个特征的时候,我们就要降低仓位。但是,这个时候因为市场情绪依然处于亢奋状态,会导致人很难冷静下来,且有些股依然会强势波动,这就会导致你总是感觉“错过”一些机会,总是不甘心。正是这种不甘心,其实在波峰控仓是非常难的,要克服自己的贪婪,克服市场的诱惑。
无论是波谷重仓还是波峰控仓,都是逆着市场情绪的,也是逆人性的,能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但是,也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能成为长期赢家。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操作中,还有两个需要应对的难点:
1、波谷可能是下跌中继
有时候虽然买在了波谷,在波谷重仓了,但是因为市场太弱,发现波谷后继续向下跌。一般来说,只要你正确识别波谷,这种情况是非常少见的,波谷之后必定会有反弹,只不过是反弹强弱的问题,如果反弹很弱,则说明可能是下跌中继,要及时退出交易。
波谷的下跌中继应对措施:设置止损,波谷构建失败,及时退出交易,让损失可控,然后再等待新的波谷形成。
案例:
如上图,上证指数在2022年1月下旬开始构建波谷(红框位置),从图上可以看出,这个波谷完全符合我们讲的供应衰竭特征,连续的阴线属于恐慌性抛售,根据我们的仓位管理原则,这个时候是可以重仓买入的。随后也果然出现了反弹,但是很明显,反弹偏弱,当反弹偏弱的时候,我们就要怀疑后市的走势,开始做减仓准备。如果此时不减仓,后面有一个放量阴线,此时可能触发了止损,要按照纪律止损退出,然后等下一个波谷的形成。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操作中,这种情况其实不常见,因为我们操作的是个股,不是大盘指数。我们看上图波谷形成后,其实大盘已经稳住反弹了,持续了一个月,此时大盘反弹虽弱,但是个股却不一定弱,有的个股可能会反弹很强,甚至形成了波峰给你了减仓时机。所以,一定要理解,我们讲的仓位控制,是和大盘相关的,但是我们操作的却不是大盘,而是个股,所以需要根据持有的个股区别对待,看个股的交易信号。
2、波峰可能是上涨中继
有时候虽然卖在了波峰,在波峰轻仓了,但是因为市场太强,发现波峰后继续上涨。
波峰的上涨中继应对措施:分批卖出,左侧加速时候卖出一半,剩下一半等右侧波峰形成后卖出;同时,注意波峰形成后的回踩,如果不破坏上升趋势,可能又形成上升趋势中的中继买点,可以重新进场。
案例:
上图是创业板指数的走势,红框的位置,因为符合波峰的条件,是有可能误判为形成了波峰的,之后虽然有调整,但是很短暂。这个时候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加速的时候卖出一半,即便是后面又涨起来,还有一半仓位在手。同时,后面回踩并没有出右侧卖点,没有破坏上升结构,可以在中继买点重新入场。
另外需要强调的还是同样的一点,因为我们操作的是个股,不是大盘,此时因为整个大盘上升趋势保持很好,整个个股层面应该是很强的,我们还是要根据个股的信号去交易。
以上两个问题,其实都不是多大的问题,不要为此而困扰。我们只要准确识别重要的波谷和波峰就行了,就可以总是和大概率站在一边了,这就足够我们长期实现很好的回报了。
在实际的交易中,我们最经常犯的错误是没有耐心,往往等不到真正的波谷,导致总是提前行动,或者说到了真正的波谷,你开始怀疑逻辑和走势,从而导致在波谷丢掉筹码。反之亦然,我们总是在波峰过于乐观,导致即便是有风险也不在意,从而导致在波峰持股不减仓,导致硬扛一波调整。波峰硬扛,是最容易快速亏钱的行为。波峰是新的下降波段开启的位置,波峰滞涨的时候就要提高警惕。波峰滞涨包括上升趋势中加速后的波峰、区间震荡波峰和下降趋势中反弹波峰。而下降波中,只要是别盲目抄底,耐心等待波谷形成,一般来说就不会有太大问题。从均衡操作的角度来讲,在买入的时候,我们可以采取左侧信号和右侧信号同时使用的方式,足以应对大多数情况了。根据我们之前讲的量价行为,衰竭区是左侧买点,放量反转的大阳线(或突破阳线),是右侧买点,左侧买点和右侧买点,各有优劣。左侧买点,有可能等待的时间偏长,甚至有时候会买到长期阴跌的股(需要用止损保护解决),但是不会错过启动点;右侧买点,等待成本很小,因为是看到反转或突破大阳线才进入,不存在等待问题,但买入价格会略高,且如果市场偏弱,突破成功率不高,就会导致频繁的追涨杀跌。采取左右买点均衡的操作方式,这样即便是左侧买入的个股在衰竭区震荡很久,也不必担心,因为你只有一半的仓位,另外一半等右侧信号。卖出已然,我们也可以左侧加速的时候卖出一半,右侧反转信号出来再卖出另外一半,如果不反转可以利用回踩信号重新满仓,这样就会让整个操作容错率更高,心态会更好。
另外一个经验是,关于止损,如果你的经验足够,控制力足够,其实不必采用完全一致的百分比止损,而是根据位置不同和市场强弱不同,采取不同的措施。即:波峰收紧止损点,波谷放宽止损点。因为波峰震荡后向下的概率大,且回调往往会导致大亏,所以要及时止损,而在波谷位置,因为本身已经跌了很多了,反弹的概率大,这个时候,可以适度容忍波谷的波动,才不至于错过接下来的反弹。但是,需要提醒的是,对于初学者或者控制力不够的交易者,还是用固定百分比止损比较好,因为这种灵活止损,会导致控制力不够的交易者失去原则和纪律性,从而导致大亏。这是一把双刃剑。
总结一下波段仓位管理原则:
- 模糊的八字控仓大原则:波谷重仓,波峰控仓。
- 可以采取容错率更高的左右结合的买卖原则,左侧衰竭信号买入一半,右侧突破或反转信号买入另外一半;左侧加速信号卖出一半,右侧反转信号卖出另外一半。
- 灵活止损:波峰收紧止损,波谷适度放宽止损,容忍合理波动。
6.5 波段交易的要素
之前我们讲了,不管市场处于何种走势中(论是上升趋势,下趋势还是区问震荡),如果拆分开,对于我们交易有帮助的。可以利用的,其实就是两个字:波段。
上升波段也可以视为足小级别上的趋势。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讲,我们做量价分析的终极目标,就是识别可以利用的波段,同时识别出波段起始点和终结点。
我们在6.2节讲了波段峰谷的识别,理解了波段,你就可以理解,波谷就是波段起点,波峰就是波段的终点。所以,从波段的角度来讲,波谷既然是波段的起点,就是建立买点的位置,而波峰既然是波段的终点,就是建立卖点的位置。
一 波段起点对应的两种买点:衰竭买点和突破(反转)买点
1、衰竭买点
衰竭买点,严格意义上讲,应该称之为供应衰竭买点。所谓供应衰竭,就是卖方的力量接近枯竭。只处于调整或者下降趋势的个股,如果想改变当前走势,首先一点就是要体现出供应衰竭,也就是体现出没有卖盘了。
哀竭买点的量价行为:
- 慢速衰竭:在一波持续调整或下降趋势末端,成交量越来越低迷,股价波动越来越小。
- 快速哀竭:在一波持续调整或下降趋势末端,突然出现放量大跌,迅速消耗了
供应,使一些不坚定的筹码快速出清。快速衰竭也就是我们讲的恐慌。
一般来说,慢速衰竭很容易产生阴跌,调整周期会更长,而快速衰竭(恐慌)则很容易出现快速反弹,调整周期则很短。
衰竭买点因为是建立在“供应衰竭”基础上的,此时只能说明跌势趋缓,但是要想上涨,要体现出来需求才行。所以,衰竭买点是左侧买点,也就是说衰竭买点是走势反转的前身,但并不代表一定有反转,因为此时整个走势还没有体现出反转迹象。
衰竭买点的优缺点:衰竭买点的优点是买入价格相对较纸,缺点是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反转,如此,可能会等待很久,时间成本较大。对于大资金来讲,衰竭区是低波动区域,有充足的时间适合大资金建仓。如果完全用右侧买点,大资金可能买不到足够的仓位,所以,大资金往往会选择左侧买点,可以从容建仓。
2、突破(反转)买点
突破或反转,是改变当前走势的量价行为,突破或反转了原有的调整或下降趋势,是需求出现的体现。也就是说,一只个股想改变原有的调整或下降趋势,首先要体现出来供应衰竭,但是供应衰竭无法保证上涨,只有需求出现才是上涨的量价行为。需求出现体现在量价行为上就是突破或反转。
因此,在一只个股供应衰竭之后,说明卖盘力量几近枯竭,此时,在卖盘枯竭的前提下,如果需求出现股价就会形成突破或者反转,这里就是我们建立右侧买点的时候。
突破或反转买点的量价行为
①交量明显放大,股价突破或反转了原有走势,收在高点附近;
②出现放量阳线、放量锤头线,放量十字星等形态,突破或反转买点的要点是成交量一定要放大,且股价收在高位,只有放大的成交量才能证明有需求出现。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出现明显的供应衰竭之后,有时候不需要非常大的成交量也是可以反弹的,因为供应衰竭说明卖盘稀少,在此情况下,可能需要一点点需求就可以拉动股价大幅上涨。所以,有时候我们会看到底部的反转并不一定放非常大的量,温和放大的成交量依然可以带动巨大反弹。随着反弹后知后觉的人开始加入做多行列,此时,成交最呈现梯度放大形态,一般来说,这种反弹反而能更持久。
突破或反转买点的优缺点:突破或反转买点的优点是不需要参与调整,不需要太长时间等待,属于体现出需求后的搭车行为,是看到突破或反转形态后才跟风入场,所以很快就能被市场验证成败,缺点是买入价格相对较高,在弱势市场有很多的假突破或者假反转,很容易导致追涨杀跌,且对于大资金来说。右侧买点很难买到足够的仓位。
在实际交易中,除了考虑衰竭和突破(反转)的量价行为之外,我们还要考虑当前的走势处于什么结构中,不同的结构,应用起来略有差别。下面,我们通过案例,讲解不同走势结构中的衰竭和突破(反转)买点。
1,上升趋势衰竭和突破(反转)买点的案例
上图是金桥信息2023年2月至6月的日K线走势图,从上图可以看出,该股处于明显的上升趋势之中,在上升趋势过程中,出现一次为期两周左右的回调,此次回调并没有破坏上升趋势的结构,且回调过程中,出现明显的供应衰竭,成交量萎缩成地量水平,此时左侧买点出现。随后在该区域地量震荡了3个交易日,出现一根放量阳线,这根阳线反转了调整中的下降结构,证明需求出现,此时就是建立右侧买点的位置。
一般来说,上升趋势中的衰竭买点,一般要选择慢速衰竭,也就是缩量回踩的买点,如果是一段明显的上升趋势后出现放量向下,有可能是趋势逆转的信号,这一点区别于下降趋势中的放量恐慌,要特别注意。
2、区间震荡衰竭和突破(反转)买点的案例
上图是甬矽电子2023年1月到9月的日K线走势图,从图形可以看出,在一波上升趋势后,甬矽电子在4月中旬出现加速走势,透支了需求,导致上升趋势终结。然后开始进入一个为期5个月的大区间震荡。在区间震荡的过程中,每一次回调,都出现了明显的供应衰竭,成交量大幅萎缩,此时就是建立左侧买点的位置。在衰竭区之后,都有一根放量的阳线向上突破,这里就是建立右侧买点的位置。图中共三次出现买点区域,如果能正确识别买点,这三次波段分别可以获取25%-35%的收益。
3、下降趋势衰竭和突破(反转)买点的案例
下降趋势中,一般来说要选择供应出清的位置,也就是快速衰竭(恐慌)和反转点的位置,而一些慢速哀竭,在下降趋势中很可能形成阴跌,导致较大的时间成本。简而言之,下降趋势中要么买恐慌,要么买反转,而下降趋势中的缩量下跌一般要回避,因为缩量下跌是构成下降趋势的必要条件,如果一直是缩量下跌,有可能导致长时间的持续下跌。 上图是爱尔眼科2021年10月至2022年7月的日K线走势,从图中可以观察出明显的恐慌点和反转点。图的左侧,是一段清晰的下降趋势,在下降趋势末端,2022年3月15日,出现一根巨量锤头线,完全符合我们上面讲的“在下降趋势末端出现恐慌性抛售",导致供应一次性出清,此时可以建立左侧买点的仓位。在恐慌性抛售后的两个交易日,出现两根放量阳线,直接反包了巨量阴线,说明已经有资金入场吸收了抛售的筹码,需求出现,此时是建立右侧买点的位置。
同时,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观察整个下降趋势中的缩量回踩的衰竭点,如果买在这种位置,失败率会非常高,会导致买在下跌中继。所以,一定切记,下降趋势尽量不要参与,如果非要买,要么买恐慌,要么买反转,而下降趋势中的缩量下跌要回避。
二、波段终点对应的三种卖点:加速卖点、减速卖点和反转卖点
以上我们讲了买点,接下来讲各种卖点的选择,毕竟一波交易,卖点更加关键——会买的是徒弟,会卖的才是师傅。
波段卖点,我们可以根据量价行为分为三类:加速卖点、减速卖点和反转卖点,加速是左侧卖点,减速或反转是右侧卖点。这三种卖点,各有利弊,有时候会同时出现在一只股上,有时候可能只有其中两个。我随意找了一个图,表示下三类卖点出现的位置:
也就是说,无论你在什么位置买,一波行情,会以三种方式结束,一种是加速(透支了需求),一种是减速(需求跟不上或被供应中和掉),一种是逆转。这三种卖点,加速出现在最前面,随后是减速,最后是逆转。当然这并不是绝对,少数情况也有时候没有加速直接就减速或逆转,或者没有减速,直接在加速后逆转(尖顶)。
1、加速卖点
加速是透支需求的行为,是情绪化买入的行为,也就是说,在加速阶段,市场上后知后觉的资金情绪化追涨入场,如此,就快速透支了需求,如果后面没有足够的资金跟上,将导致行情终结。加速的原因是很多种,有可能是市场一致性看好,有可能是突发性利好等。
加速的量价行为:在上升趋势末端,K线斜率在短时间内变得更加陡峭,成交量明显放大,连续收出放量阳线。
加速是见顶前兆,但是由于加速过程中,赚钱效应最好,基于人性的贪婪,此时逆势退出交易从心理上是很难接受的,所以加速卖点因为内心的抵抗并不容易执行。不过加速后的结局,必定是进入调整,就看调整的性质,如果市场转弱,调整就是中长期的,如果还有需求进入,可能会在调整后形成一个基底,然后重新开启一个上升波段。
不管怎么说,加速位置是一个卖点(减仓)的理想选择,这个卖点属于左侧卖点。
加速卖点的优缺点:优点是可以未雨绸缪,稳妥地兑现利润,尤其是对于大资金,完全等到右侧卖点是不现实的,因为一旦右侧卖点出现,股价向下反转,大资金很难从容卖出,尤其是对于强势股,第一跌往往非常快,很多人想等趋势逆转再卖出,一旦体现在趋势逆转上,就跌了很大一截了。利弗莫尔就总是在加速的时候兑现利润。加速卖点也有缺点,就是有可能会错过一部分利润,因为有时候加速后会借着市场情绪再拉升一波。但不管怎么说,如果总是能利用加速卖出或者减仓,会使自己掌握足够的主动权,长期立于不败之地。
2、 减速卖点
所谓减速,和加速斜率变陡峭相反,原有的上升趋势出现斜率下移,无法保持原有趋势的强度,这是由于在上升趋势的末期,需求跟不上(或需求被供应中和掉)导致的。一般来说,在上升阶段末期,如果需求跟不上(或需求被供应中和掉),出现趋势减速,有较大的可能性能形成平顶或圆弧顶,甚至不少情况是减速后突然急跌。
减速的量价行为:在上升趋势末端,股价受阻,K线实体变短(比如由之前的长阳线编程短K线或者十字星等),趋势斜率开始变缓或走平。减速一般会有两种量价行为,一是放量减速,也就是放量滞涨(大量卖盘涌出,被供应中和掉),二是缩量滞涨(需求跟不上)。无论是放量滞涨还是缩量滞涨,如果发生在一段强劲的上升趋势或明显的加速段之后,见顶的概率是非常大的,所以是可以建立卖点的位置。
减速卖点的优缺点:优点和加速卖点一样,这里卖出可以稳妥地兑现利润,但缺点是容易卖早,因为此时上升结构并没哟完全被破坏,这个时候有可能是一个上升趋势中的震荡,仍旧不能完全排除继续上升的可能性,所以仍旧有可能卖飞。
3、反转卖点
反转卖点就是清晰地等到趋势反转信号出现,可以肉眼观察到趋势的终结,这个时候在选择卖出。出现反转,是因为供应开始明显大于需求,使原有维持上升趋势的供需力量被打破,供应开始占上风。
反转的量价行为:在上升趋势末端,出现成交量明显放大的反转阴线,导致肉眼可见的趋势被逆转。
如果说之前的加速和减速,都是在上升的趋势中逆势卖出,而反转就是卖在趋势改变的位置,是等待趋势改变后才选择卖出,所以反转卖点是右侧信号。
反转卖点的优缺点:反转卖点的优点是不会过早退出交易,尤其是在一段强劲的趋势行情中,有很多股加速后再加速,用反转卖点就不会卖飞。但是反转卖点的缺点也很明显,既然等你看到反转才卖出,肯定卖不到高点附近,并且对于强势股来讲,等你看到反转信号,往往都跌了一大截了,会导致利润出现大幅回撤。同时,对大资金来说,反转卖点因为是在出现下降后的过程中卖出,这个时候需求明显减少,卖盘多,导致卖出困难,所以,大资金往往选择左侧卖出或者左右结合的卖出方式。
下面将几个不同走势中的卖点选择案例
1、上升趋势中的卖点选择案例
上图是景嘉微2022年10月至2023年5月的走势,从上图可以看出,在图的左侧经历了较长时间的缩量调整后,在2023年的2月进入上升趋势。在连续上涨后,股价在2月9日出现加速信号,这里可以看做是突破(因为突破了前面的高点),也可以是减仓的位置。随后,股价进入调整,但调整十分温和,且调整过程中成交量明显衰竭,这里出现了非常好的衰竭买点,之前卖出的可以在这里重新买回。随后,股价开始快速上涨,短短两周涨幅超过60%,由于股价上升过快,在连续上涨后,出现加速信号可以考虑减仓,随后在4月10日出现一根放量阴线,这是反转卖点建立的位置。
这就是整个上升趋势中的买卖点选择,这里面存在一个我们之前讲的思维问题,一定不要用直上直下的思维看待走势,而是用波段的思维思考和操作,即便是一整个上升趋势,我们完全可以按照波段去做,出现卖点就卖出,然后出现买点再重新入场,如此,就把一个完整的上升趋势,拆分为一个又一个的波段去做。这样的好处是,既参与了整个上升趋势,又避免了出现趋势逆转而导致的快速回撤。
其实我们之前讲过,最好的买点选择,就是上升趋势中的买点,区间震荡和下降趋势中的反转,成功率都不如上升趋势中的买点高,所以,上升趋势中的机会应该是我们的首选。
2、区间震荡中的卖点选择案例
上图是联创电子2020年7月至2021年5月的日k线走势,通过该图可以看出,联创电子是一个宽幅区间震荡走势,如果你能在每个波谷建仓,其实波峰的卖出信号时很清晰的,这个区间内,在形成波峰之前,出现了多次加速,但是随后都因为成交量跟不上而导致减速,所以,每一次减速都是建立卖点的位置,上图有几次同时出现了反转信号,如果减速信号没能及时走掉,反转信号就是另外的卖点选择位置。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区间震荡的操作过程中,同时要结合我们之前讲的关键点概念,你可以看出区间顶部关键点形成了一条压力线,多次尝试都没有被突破,所以,当股价运行到区间顶部的同时发生了卖出信号,成功率就会大幅提升,这就是压力线和卖出信号的结合使用。
3、下降趋势中的卖点选择案例
我们之前反复强调,下降趋势尽量不要参与,如果参与,要选择买在供应出清(恐慌)或者需求出现(反转)的位置,尽量避免参与下降趋势中的缩量回踩(衰竭)。当我们在下降趋势中合适的位置入场后,卖点的选择要注意的是弱反还是强反。强反当然可以继续持有,弱反说明需求不足,无法本质改变下降趋势的结构,这个时候就要果断退出。
上图是国轩高科2022年8月至2023年4月的日k线走势,从图形可以看出,从左至右是一个标准的下降趋势,在下降趋势过程中,出现了几次底部反转买点,但是反弹过程中,后续成交量跟不上,导致需求不足,无法改变下降趋势,反弹终结。此时,就是建立卖点的位置。一般来说,下降趋势中的反弹如果成交量跟不上,是很危险的。在这个判断过程中,首先是趋势的判断,要明确是处于什么趋势中,其次才是判断反弹的性质,是弱反还是强反,弱反就要及时卖出之前在反转点建立的仓位,强反则可以持续持仓观察,等待下一个卖出信号。
三、从供需格局角度理解买卖点的底层逻辑
我们把上述讲的原则和案例,从供需格局角度做个买卖点底层逻辑的总结:
1、买点的左侧是供应衰竭,右侧是需求出现。
2、卖点的左侧就是需求衰竭(加速),右侧是供应出现。
也就是说,左侧买点是建立在供应不足的基础上的,此时已经没有大量抛售了,上涨的概率在加大,但是,是不是上涨,要取决于之后有没有需求,有需求出现就是右侧买点,右侧买点是建立在需求出现的基础上的。
卖点反之。左侧卖点是建立在需求不足的基础上的,因为仓位的资金大部分都入场了,导致买力衰竭,但是,是不是下跌,要取决于有没有供应,有供应出现就是右侧卖点,右侧卖点是建立在供应出现的基础上的。
加速只是买力衰竭,但卖力还没出现就有可能会继续涨。因此,纯左侧信号在强势行情很容易卖飞,纯右侧信号又容易回撤过大,所以,我们可以可以通过仓位管理,采取左右侧分批买卖的方式,如此便是更加理想和理性的选择。
四、口诀和要点
我们把上述讲的理论,总结出一组有概率优势的口诀:
1、上升趋势买衰竭(缩量),下降趋势买反转(放量)。
2、上升趋势买缩量买衰竭,衰竭代表上升趋势不能被终结;下降趋势买反转买放量,说明下降趋势将被终结。
3、上升趋势波段起点,始于缩量,下降趋势波段起点,始于放量。
4、下降趋势中,不谈衰竭,只看反转,下降趋势不存在低吸,上升趋势才能谈低吸。
5、下降趋势中,不见放量,不要出手,就避免了进入阴跌泥潭。
综上所述,简单做个总结:
不论发生在什么位置,波段起点(波谷)的特征就是八个字,供应衰竭,需求出现,供应衰竭是左侧买点,需求出现是右侧买点。波段终点(波峰)的特征恰恰相反,八个字是:需求衰竭,供应出现,需求衰竭时左侧卖点,供应出现时右侧卖点。
识别正确的衰竭点和反转点,就是识别供需格局的变化点,就是识别正确的买卖点。
7. 量价行为分析
7.1 量价行为分析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
量价行为分析是一种择时手段,其目的是通过分析供需格局的力量对比(表面分析的是量价,本质分析的是人性)获取具备概率优势的进出点。也就是说,我们通过对量价语言的额解读,寻找能提升我们交易胜率的位置。一定要理解“概率”二字的意义,量价行为分析并不会保证你100%正确,这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精确到100%正确的分析方法,但是,我们可以通过量价行为分析,知道在哪个位置操作可以提升获胜的概率。比如,在这个位置下单,做10笔交易,我们可以获得6笔胜利,这就是我们要追求的目标。只要你长期与概率优势为伍,必定会获得成功。
结合我们之前讲的内容,能使我们获得概率优势的位置,并且容易识别出来的,就是衰竭点、转折点和中继点,即,我们在量价行为分析的终极目的,无非是找到下面三个位置:
1、寻找到供应衰竭和需求衰竭的位置
供应衰竭的位置,代表了抛压的减轻,抛压减轻了,下跌力量就减弱了。对于选择入场点来说,你选择抛压正盛的时候买入和抛压衰竭的时候买入,当然是不一样的结局。抛压衰竭虽然不能保证一定会上涨(因为上涨需要需求出现,下面会讲到),但是对比在抛压正盛的时候入场,你已经获得了概率优势了。所以,不在抛压正盛的时候入场,而是寻找到供应衰竭的位置,是回避急跌段的最好的手段。
需求衰竭的位置,代表了买力的不足,买力减轻了,上升的力量就趋缓了。同理对于选择买点的人来说,你在需求衰竭的位置买入和需求正盛的时候买入,当然也不会是一样的结局。如果是在一波上涨之后出现了需求衰竭,之后加入没有新的刺激和新的资金入场,调整就是大概率的,这个时候骂辱就很容易短期吃套。最好的方法就是等待,等到调整显示出供应衰竭或者显示出新的需求出现。对于选择卖点来说,一波大涨后的需求衰竭,是建立左侧卖点的最佳时机。
衰竭点,就是建立左侧买卖点的位置。供应衰竭,是左侧试探性买点;需求衰竭,是左侧试探性卖点。
2、寻找到供需格局转折(需求出现和供应出现)的位置
无论是供应衰竭还是需求衰竭,只能说明保持原有走势的力量开始趋弱,但是能不能改变原来的走势,关键还是看是不是有新的力量出现,形成转折点。
需求出现,压倒供应,就是弱转强的转折点,此时如果需求能够持续,就有可能将原有的弱势(区间震荡或下降趋势)转为上升趋势。因此,在弱转强的初期,需求刚刚开始体现出优势的时候,就是理想的右侧买点位置。特别是在强势市场,市场成交量充足的时候,刚一开始弱转强体现出需求的个股或者板块,买点的成功率会非常高。
供应出现,压倒需求,就是强转弱的转折点,此时如果供应持续,就有可能将原有的强势转为下降趋势。在强转弱的初期,如果是之前刚刚经历过大涨,一定要做出减仓应对,此时就是右侧卖点的位置,因为加速后的供应涌现很容易导致快速下跌。
转折点,就是建立右侧买卖点的位置。强烈的需求出现在供应衰竭之后,是理想的右侧买点;强烈的供应出现在需求衰竭之后,是必须做出应对的右侧卖点。
3、寻找到供需格局不能改变的位置(中继点)
上面讲到的衰竭点和转折点是买卖点的建立位置,因为他们是供需格局改变的位置,这些位置是可以获得概率优势的位置。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无法改变供需格局的位置,我们称之为中继点。
上涨中继。上涨过程中,需求一直占有,但并非上升过程一直没有调整,上涨过程中也是伴随着买卖力量的变化,只要是供应(兑现的力量)一直不能压倒需求(买入的力量),那就无法改变上涨趋势的走势。所以,上涨趋势中只要没有体现出供需格局的改变,只要是不能改变需求占优的事实,就可以看作是上涨中继。如果此时有仓位,最好就是持股等待,如果想买入,可以寻找回调不能改变需求占优的位置(顺大势逆小势)入场。
下跌中继,同理,下跌过程中,供应一直占优,但并非下跌过程中一直没有反抽,下跌过程中也是伴随着买卖力量的变化,只要是需求(买入的力量)一直不能压倒供应(卖出的力量),那就无法改变下跌趋势的走势。所以,下跌趋势中只要是没有体现出供需格局的改变,只要是不能改变供应占优的事实,就可以看作是下跌中继。之前我们也反复讲过,下跌趋势中最好是不要参与,除非是出现快速的供应出清(恐慌)。
如果说衰竭点和转折点是建立买卖点的位置,那么,中继点就是等待的位置。
总之,当我们带着目的去分析市场,去看量价行为,就不会盲目,这一点,对于我们摆脱随意交易,非常重要。为什么很多人只要是市场一波动,只要是有拉升或者是下跌,就会情绪化地买入或者卖出?本质上就是不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不知道自己等待什么样的信号,不知道自己等待什么样的信号,不知道哪种行为和位置才能让我们建立概率优势,如果我们把看盘的目的变为寻找“衰竭点、转折点和中继点”,就会变得非常的轻松,就会清晰地知道自己要什么。长期坚持这样做,会让自己的行为变得可控,具备一致性。
7.2 看盘顺序和服从关系
当一张K线图放在你面前,你怎么才能解读出有用的信息呢?
比如,下面是一只个股的日K线走势图,你看到了什么?
当这张图放在大家的面前的时候,有人认为这里是机会,因为貌似已经开始放量,有反转迹象了;有人认为这里是风险,因为该股处于下降通道中;当然,还有一种人根本看不懂量价语言,他看到的图是杂乱无章的,操作就是靠猜,或者情绪化的涨时看涨跌时看跌。
上面这只个股是隆基绿能的走势图,2022年11月2日电收盘价是50.86/股。事实上,这里只是下跌中继,在随后的一年多时间里,隆基绿能股价继续下跌,跌到20.88/股,距离11月2日又跌去60%:
当然,后视镜看仿佛看的很清晰,我们回到11月2日当天,怎么才能从那天的量价语言中,解读出有用的信息呢?这里就要引出一个问题,看盘顺序和服从关系。
- 作者:deserce
- 链接:https://notion.deserce.top/article/61e8b4b6-01ca-4db1-b9b3-67e016e4fdf4
- 声明:本文采用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